沿着红色足迹前进
2023年06月02日 05:0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6月2日第2663期 作者:孙少华

  2023年5月21—26日,我随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调研小组赴安徽、上海调研,走过了许多让人泪目、难以忘怀的地方,其中包括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金寨红军广场、金寨革命烈士纪念塔、金寨红军纪念堂、金寨红军墓园、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鲁迅纪念馆等。它们是庄严的红色驿站,讲述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铭刻着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光荣历史,让我们能穿越时光,回溯那段激荡的岁月。

  我们的第一站是安徽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展馆中一幅幅泛黄的历史老照片、一个个生动的实物布置,使我们仿佛置身于那场决定性的战役之中。馆内陈列着的珍贵历史文物、图片和实景重现,向我们诉说着军民浴血奋战、英勇渡江的震撼故事,军民一心、英勇牺牲的精神,激发起我们无尽的敬意与怀念。

  安徽金寨红军广场上,高耸的纪念碑镌刻着红军艰苦斗争的历史,象征着革命烈士们永恒的荣光。站在广场中央的纪念塔前,我们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追思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感受着他们为了信仰和理想而努力拼搏的伟大精神力量。

  金寨红军纪念堂内展示着红军的历史文物、珍贵遗迹,透过这些展品,我们深入了解红军战士们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感人事迹。这里不仅是缅怀英雄的纪念堂,更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坚守初心的精神热土。青山不语,山风徐来。纪念堂背后的山上,一只雄鹰正在蓝天白云之间展翅翱翔,仿佛烈士们的英灵在守护着这片他们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神圣热土,守护着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

  离开纪念堂,我们走入红军墓园。这是一处静谧的红色土地,安葬着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生命的无数革命先烈。每一座墓碑、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每一片墓地都承载着深沉的红色记忆,而无名烈士们不惧牺牲、甘愿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的精神,更让我们产生了由衷的敬意。墓园内,还有洪学智将军纪念碑,老将军戎马一生、随时听从党的召唤的革命精神,让我们深受教育。“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先烈们前仆后继走上革命道路,为了党的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将作为一种宝贵财富使我们永葆红色初心,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随后,我们踏上了寻访上海红色足迹的旅程。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我们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早期发展。纪念馆里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珍贵的文物,展现了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之路,使我们更加深入理解党的初心,并从中汲取继续前行的智慧与力量。在中共四大纪念馆,我们重温了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过程。我深切感悟到,党的每一次重要会议,都做出了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决策。站在会址前,历史的回响重荡于耳际;重温历史,我们感到无比激动。这是党史的关键见证,也是红色足迹的重要驿站。

  上海红色旅程的最后一站是鲁迅纪念馆,在此,我们深切缅怀了鲁迅先生以笔战斗的生命历程。透过馆内镌刻的鲁迅先生作品中的名言警句,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他的执着追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从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中,我们既感受到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同时也认识到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在当前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走在红色的土地上,沿着红色足迹,我心潮澎湃、深受教育,增强了历史自信,坚定了革命初心,感悟颇深。这些红色纪念馆不仅镌刻着革命英烈的英勇事迹,更是我们汲取勇气与力量的源泉。红色足迹是一条永恒闪耀着光芒的红色灯塔,指引着我们继续前进。无论时光如何变迁,我们将始终铭记历史,珍视当下,坚守初心,继续前进。红色足迹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指引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无论时间如何流逝,红色记忆将永远深深地根植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在返程的火车上,回想着前辈英烈们的奋斗精神,我久久不能平静,深刻感受到和平、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想到陈乔年烈士牺牲前说的那句话:“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我不禁再次潸然泪下。今天的我们,在享受前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的同时,永远缅怀那些为建立建设新中国而赴汤蹈火、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我们都必须懂得感恩,懂得珍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当下,我们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