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烈先生倡导人文养生理念,他认为,人文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值得我们大力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一种人文精神,即人的自觉,人对自己生命及其意义的自觉。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不可分割。中医在实践层面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抽象理念展现出来,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观念和思维方式;而中国传统文化的“仁者寿”等观念,有助于人文教化之推进,从而裨益民众身心之存养,乃至疾病之疗愈。如果这两方面能够很好地结合,人文养生之路完全可行。
针对近年来国际上医疗回归自然的潮流,楼先生认为,将来医生的主流不应是只开药方的医生,而是指导人们如何健康生活的教师。从中医的理念中提炼出来的自然疗法,其原则是充分调动人体自身修复和痊愈的能力,能不用药则尽量不用药。圣人的养生方法是无方之药,分别对应儒道释三家理念。
儒家是以“进德”来养生,就是修养道德,提升自己的品行。《论语》讲“仁者寿”,《中庸》说“大德者,必得其寿”。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这是说,德行若不能达到一定程度,即使服用仙丹,也延长不了寿命。若道德修养不断完善,即便不去祈祷也有福,不求寿也会长寿。
道家是以“保真”来养生,使人之天真本性不被异化。如《汉书·艺文志》讲:“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自然养生就是从尊重自然法则、尊重事物本性的角度来讲养生,一切顺其自然,即“循天之道以养其身,谓之道”。这是养生最根本的原则,因为法无定法,因人而异,所以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
佛家是以“净心”来养生,以戒绝三毒,即贪心、嗔心、痴心。贪心就是贪欲名、利、食、色等。嗔心就是忌妒、怨恨。痴心就是愚痴,不明事理,对社会人生不理解。认识到事有常理,顺应自然,养生就好办了。楼先生毕生搜寻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智慧,系统建构出“三理”养生的体系,即从生理、心理、哲理三方面来全面解析养生之道。
养生之“理”的第一层是生理养生。一是动静结合、不妄作劳。其中动养之道,就是适度锻炼,活动筋骨,疏通气血;静养之道,就是适当休息,减少损耗,怡神健体。动和静须结合起来,动不一定就是表面能看到的,动也可以是内在的。例如,静坐就是通过外部的静,让气在身体里面动起来,像道家讲气有一种周天的循环。动静要适度,运动不能过分,而是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适量安排。二是食养之道,就是均衡营养,饮食有节。三是居养之道,就是起居有常。人对自己的欲望不是要克制,而是要节制。这种生理养生是最基础层面的保健,如此调养可使精神愉悦、身心安定。
养生之“理”的第二层是心理养生,主要指调适好七情六欲。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精神因素,既是人受外在环境刺激所引起的生理反应,也是心理反应。通常情况下,这不会引起疾病,但过于激烈或持久,或自身过于敏感,都会导致生病。如喜伤心、思伤脾、怒伤肝、悲忧伤肺、惊恐伤肾。现在因情绪而引发的疾病越来越多,而调摄情志最重要的是“情贵中和”,就像孔子讲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心理养生关键就是要保持七情不受干扰,若能保持一种平和心境的话,按中医来讲,真气就能内存,各种邪风也就无机可乘,从而使身体内外调和,百病不生。所以说,调摄情志、修养德行是保健养生统摄全局的根本方法。
养生之“理”的第三层是哲理养生,涉及人生价值观的问题。楼先生推崇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的“六然四看”,并详加发挥。所谓“六然”:一是自处超然。对待自己的态度要达观、豁达,超凡脱俗。二是处人蔼然。对待别人要和气,与人为善,和蔼相亲。三是无事澄然。没有事的时候要清澈淡泊,宁静致远。四是处事断然。处事要有决断力,不能优柔寡断、犹犹豫豫。五是得意淡然。得意时要以平常心看待,不居功自傲,忘乎所以。六是失意泰然。失意时要泰然处之,不灰心丧志,别把它看那么重,轻装奋进,这是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所谓“四看”:其一,大事难事看担当。遇到艰巨之事,要勇于面对,不回避、不逃避,勇敢地担当起来。其二,逆境顺境看襟怀。在顺逆之际,要看心怀够不够豁达,能不能承受得起。其三,临喜临怒看涵养。碰到好事或者令人恼怒的事,也就是得失,就要看能不能宠辱不惊。其四,群行群止看识见。碰到去留的问题,就要看能不能做出明智的判断,该去就去,该留就留。这“四看”实际上是一种对人生和社会透彻的了解和把握。
“六然四看”都是在较高的思想层面上来讲的,因此被称作哲理养生。王夫之在艰难困苦、颠沛流离中能活到74岁,这与他安贫乐学、气节高尚和重视哲理养生是分不开的。
楼先生说,自己在北大哲学系不敢称老人,因为北大哲学系被公认为“长寿系”:85岁以上的学者约占一半,年过90岁的学者占四分之一,如楼先生师从的冯友兰就享年95岁,这应是哲理养生的功效。中国哲学强调平和中庸,做事情不要绝对化,否则就会伤害自己。相对来讲,中国哲学能够通透地看人生,达观地看生死。楼先生认为,面对各种天灾人祸,要以一种平常心去看待。正是这些灾难在警告我们,人类自身生活中出了问题,疫病才能侵蚀,因此提升自己的抵抗力才是根本。疾病有外在原因(如环境、病毒等),也有内在原因。如果能使精神情绪平稳,身体免疫能力就会增强,外来的侵蚀就会受阻,得病几率也就会减少。很多病痛是由于人看不开,拿不起,放不下。人生明理,至关重要,中国哲学能够养生,正是哲学家长寿的原因。这种哲理养生,可说是达到了高层次的保健养生境界。
上述“三理”养生,生理养生节欲,心理养生养情,哲学养生明理。其重点有三个逐步推进的层次,但基本方法并不矛盾,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健康延年,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妙。
楼先生的养生之道启示忙碌的当代人,应学会体验慢生活,不要让自己过分劳累,要有劳有逸。他创办的京昆古琴研究所几乎每周都有他组织的古曲吟诵弹唱、演出编排和讲座等活动,所内常年茶香淡淡,琴笛悠扬,让人气沉神静。他还在家建起“国艺苑”,畅谈交流中医、茶道。他的理想是在大学里建立“国艺院”,开展优秀传统文艺教育,诸如茶道、花道、陶艺、中医、太极拳等。他认为,艺术的本质不在表演,而在精神境界的提升。艺术有一个共同目的,就是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这不仅指文艺,也包括医道和武艺在内。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热诚的实践者,年近九旬依然常年在各地讲学,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寓教于乐,乐而忘忧。他说:“讲课对我不是负担,要做自己能够做的。老年人要认识到自己身体上的老化,也要保持心态上的年轻。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尽量自己去做,让自己觉得还是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总是需要依靠别人的人,心态也就不一样。”
楼先生关于人文养生的学术主张,正是他养生之道的特色。他力倡哲理养生,并信受奉行、真学实修,融入自己的生活实践,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楼先生的养生实践表明:可以通过“以情治情”来调理困扰当代人的身心疾病,比如“歌舞宣导,书画凝神”,以此让生活充满艺术色彩。还要把身心投入到自然大化和自利利他的各种社会活动中去,以便更好地敞开心扉,打开心结,心神安然,生活也就坦然。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