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论实践互动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2024年12月06日 11:0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2月6日第3030期 作者:记者王广禄

  本报讯 (记者王广禄)11月30日至12月1日,以“聚焦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主题的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环境论坛在南京举行。

  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芮鸿岩表示,学术理论界应聚焦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围绕群众关注的生态文明建设历史和环境保护现实问题,通过跨学科的对话与交流,形成解决问题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以回答时代之问。

  北京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郇庆治提出,要整体理解并深入贯彻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相关制度建设、战略部署及任务要求,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旗帜下,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院长王雨辰强调,在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哲学文化基础上,要推动建设美丽中国的文化支撑体系,使其转化为全民自觉行动。他指出,应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辩证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又要强化生态文化与生态价值观建设。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教授柯坚表示,推动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自主与协同结合,是中国绿色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和时代命题。他提出,要立足中国场域、面向中国实践,以开放的学术态度和包容的学术胸怀,推进我国环境人文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建构与知识创新,加强理论支撑与知识供给。通过系统化和体系化的自主表达与传播,展示中国在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进程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主性实践与理论探索。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蔡华杰提出,以中国话语在美丽中国形象的共情国际传播中构建环境话语并展开叙事表达。美丽中国故事的叙事应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并结合二者的最新成果,构建美丽中国形象的话语与叙事体系,开展国际传播。这样的叙事体系将跳出西方中心主义,聚焦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阐释中国的主张与理念。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涛表示,中国环境社会学在环境问题的批判性反思与机理研究中提出了许多具有解释力的学术概念与分析框架,为学界广泛引用。然而,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知识生产相对不足。他认为,应进一步结合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与当下生态文明实践,推动环境社会学知识体系建设与理论创新。

  会议由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京工业大学基地等单位主办,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承办。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