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推进外国语言文学建设
2024年12月05日 09: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2月5日第3029期 作者:本报记者 王广禄

  11月30日,2024年江苏省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在南京工业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就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外国语言文学领域的跨学科融合与创新路径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学科交叉为科研注入新活力

  学科交叉在推动知识创新、解决复杂问题中具有核心作用。数字化时代,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工具和广阔平台,为以学科交叉推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

  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刘大卫提出,以技术为驱动的学科交叉研究逐渐成为学术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相结合,创造出新的研究视角甚至知识体系。具体到外国语言文学领域,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语言处理和多模态技术等工具,深入挖掘语言文学的规律与本质,探索跨文化交流的动态特征,同时回应全球化时代对语言服务、文化传播和国际理解的实际需求,以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注入新活力。

  数字化浪潮深刻影响学术研究的内容与形式,外国语言文学应当主动顺应潮流。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潘勇认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作为人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在全球化和数字化交织的背景下传承语言与文化的经典价值,更需主动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以跨学科的视野探索新领域、解决新问题、服务新发展;努力在数字技术赋能下突破传统研究边界,实现外语学科的学术创新与实践转型。

  深化外国语言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推动人才合作培养,为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陈世华谈到,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外语人才在语言技术创新和多语言信息处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技术进步和学科交叉对加强高校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通过机构间合作、学科间交叉,拓宽外语专业人才的学术视野,推动学科建设和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跨学科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积极发展跨学科研究新范式

  数字化时代,数字人文、人文计算、技术人文等迅速发展,文学文本的可视化技术不断发展,使文本的数据处理不断加强,人们基于数字技术重新解读“经典”,使学术理论研究从“跨界”到“融合”,呈现显著的多介质融合趋势,外国文学的跨学科研究范式因此不断发展。

  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育平认为,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外国文学研究开辟了崭新视角,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和手段。外国文学研究的“跨界”本质得到进一步彰显,与数字化、智能化的“融合”促生全新的跨学科研究范式,成为挖掘外国文学深层价值与意义的关键途径。以文献阅读为例,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文献阅读,通过计算机处理文本数据并生成新的概要性内容,有助于实现对文学作品、文学理论乃至文学史的总体认识和结构性研究。要聚焦信息技术尤其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促进外国文学的跨学科研究转型。

  大语言模型时代,计算语言学方法的运用有效解决了翻译的效率与准确性问题。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金铨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对语言形式和语义的探讨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计算语言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工具,可以通过对双语语料库的有效分析,从形式和语义两个主要方面为翻译研究、译文质量评价和机器翻译实践等提供大量的语言信息。计算语言学复杂而高效的逻辑运算、数学分析以及高度形式化的计算模型,可以为翻译研究的深入提供重要的量化资源。借鉴计算语言学的方法和理论,翻译研究能够拥有更为开阔的视野,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孟祥春认为,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翻译研究的外延和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研究范式不仅涉及翻译的技术手段创新,还深刻涉及对翻译本质问题的再思考。借助大数据和智能技术,翻译研究可以更好地回应全球文化交流需求,推动学术体系的创新与本土思想资源的丰富。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