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文教中国:华夏文明史上的文学与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诗教、文教、集部之学与教育、科举与文学、小说与教育、文学教育活动、识字教育与经典普及等议题进行了讨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杜晓勤表示,在华夏文明史上,广义的“文学”与教育实践有着天然联系。教育离不开文学,教育强国需要文学来培根铸魂;文学概念代有不同,文学教育的精神则一以贯之。北京大学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所长陈平原回溯了他20年来研究文学教育的历程。在他看来,谈论作为知识生产的文学史,必须深入体会体制与权力、意识形态与技术能力、学者立场与时代氛围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文字读写能力的培养,自古以来就是启蒙教育的核心。以文取士的传统,先后带来诗赋、古文之学的繁盛,助长了诗文法度的成熟。包括识字、辨训、属对等内容在内的“文学教育”,造就了中国传统教化的“重文”性格。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周兴陆考察了黄侃《文心雕龙札记》早期刊印和成书的过程,呈现了这部文学教育经典的生成史。
会议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和北京大学人文学部主办。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