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的风,吹到甲骨文研究
2024年09月02日 10: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9月2日第2968期 作者:本报记者 段丹洁

  当下,人工智能凭借其强大的计算能力,正逐步渗透至社会科学研究的各个角落。当这股智能的风与古文字学中的“硬骨头”——甲骨文相遇时,一场前所未有的学术革新悄然拉开帷幕。

  从整体视角来看,人工智能正为甲骨文研究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在识别与释读领域,通过精细训练的模型,人工智能可以精准捕捉甲骨文中的每一个字符与结构,并揭开它们背后的神秘面纱。在数据标注与辅助方面,面对高知识门槛的挑战,机器巧妙利用甲骨文研究的权威资源,为标注者指引方向,助力他们发现更多珍贵的字形。在古文字材料的智能化采集与处理上,人工智能凭借图像扫描与识别技术,将古老的甲骨拓片转化为清晰可辨的数字图像,并经过精细的图像处理与增强,为后续的保存与研究奠定基础。此外,人工智能还在知识图谱构建方面展现出非凡能力,将甲骨文的字符、词汇、语法等要素紧密联结,为研究者构建起一座全面而深入的知识宝库。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与古文字学的跨界融合,正逐步孕育出诸如古文字数字化、计算古文字学等新兴研究领域,进而衍生出数字金石学、古代语言机器学习等专门学科。这些新兴领域的崛起,不仅拓展了甲骨文研究的边界,更为我们探索古代文明的奥秘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然而,人工智能在甲骨文研究中的应用并非毫无瑕疵。注解的局限性、对数据质量的高度依赖、缺乏人文洞察力以及技术门槛的限制等问题,都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针对这些问题,甲骨文研究学界正积极寻求解决之道。他们倡导计算机科学、古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多学科的深度融合与协作,致力于提升数据质量、丰富数据集内容,并努力将人类学者的深厚历史文化素养与直觉判断融入算法设计与模型训练中。同时,降低技术门槛、开发易用工具与平台、加强技术培训与普及、建立伦理规范以及增加研究结果的验证与评估环节等,借此助推人工智能与甲骨文研究的深度融合,实现新的突破。他们希望通过各种探索,努力为人工智能在甲骨文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廓清思路。

  展望未来,学者们对人工智能在甲骨文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充满期待。相信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古老的甲骨文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传承绝学、推进中华文明探源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