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持续向好支撑就业稳定
2024年06月13日 14:5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6月13日第2911期 作者:曲玥

  经济增长是就业增长的基本动力,就业稳定的前提从来都是经济持续增长。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迅猛发展,带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获得非农就业机会,就业规模空前扩大。随着我国人口增长态势、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持续提升,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对技能需求变化加快,促进就业面临更多新任务与新挑战。虽然在经济快速转型时期结构性就业问题有所显现,但在经济企稳回升的前提下,无论是就业总量还是就业质量都有明确的向好前景。2024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比2023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6%,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2023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

  实现就业创造的经济基本盘稳定

  当前,国民经济已呈现明显恢复态势,稳定的经济基本盘为就业创造提供了有力支撑。据估算,2024年1—2月,作为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之和的自然失业率分别为5.24%和5.27%,与经济波动对应的周期性失业率几乎为零。从趋势来看,周期性失业率较大幅度上升主要出现在2020年和2022年新冠疫情冲击较为严重的时期。考虑到农民工群体高度集中在市场化部门,对经济环境变动反应敏感,根据这一群体的就业情况可以进一步判断中国短期经济周期的趋势。2024年一季度,外出农民工失业率为5.0%,低于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5.2%),外出农民工总量为18588万人,同比增长2.2%,反映出我国经济运行正处于持续的周期性恢复态势中,成为持续就业创造的有利因素。在特定发展阶段,非农就业弹性通常是稳定的,这意味着只要经济保持增长便可以实现就业的稳定创造。因此,相比于过去二元经济时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带来的就业创造压力,当前只要潜在经济增长率保持适度水平即可以实现就业总体稳定。

  制造业为稳定就业提供基础保障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是经济发展实现就业创造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飞速发展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成为我国就业创造最重要的部门。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的就业总量超过1.2亿人,占非农总就业的比重达22.7%。2024年一季度,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7%,就业规模持续稳定。从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的变化情况来看,自2023年初疫情防控转段,我国经济运行全面恢复,制造业PMI经历了一轮快速反弹和波动,之后趋于稳定,2024年3月已反弹至50.8%,比2月上升1.7个百分点,表明我国制造业呈景气回升态势。进一步地,从经济周期角度来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更多代表了作为需求方的消费者对于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与支付能力,PMI更多反映了作为供给方的企业对于生产、销售和采购的计划与实际执行情况。因此,CPI是领先制造业PMI一个季度左右的先行指标。2024年一季度,我国扣掉能源和食品价格以后的核心CPI为0.7%,预示着未来几个月制造业PMI有望继续回升。同期,我国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结合笔者实地调研显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计算机设备等先进制造业企业经营形势明显好转,传统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将在未来实现对就业的全面带动。

  服务业灵活就业提升就业包容性

  当前,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接近50%,是就业吸纳最多的部门。相对于制造业,以服务业为主的非制造业景气度恢复态势更好,自2023年11月起呈稳定回升迹象,2024年3月达53.0%,始终保持在扩张区间的临界水平之上。在三大产业中,服务业的就业创造效应更强,2024年一季度占GDP比重达59%,服务业加快恢复带动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此外,服务业的就业吸纳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有效化解短期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降低自然失业率。值得注意的是,服务业更易于依托平台快捷高效的互联网技术,迅速对接市场需求与供给,释放产品和服务需求,创造新增就业机会,提升社会福利水平,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上最具灵活性和韧性的构成。灵活就业形式为暂时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缓冲带,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尤其是对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新进入劳动力市场劳动者在工作搜寻中可能出现的摩擦性失业具有较强化解能力。此外,对于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需要转换工作的劳动者,可以通过灵活就业的方式获得就业机会。可见,服务业灵活就业的“蓄水池”作用最大程度体现了对失业的“缓冲”和对就业的“包容”。

  外向型经济复苏改善就业形势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在带动国内消费、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4年一季度,我国出口总额为5.74万亿元,同比增长4.9%,外向型经济的就业创造有望进一步提升。出口带动的生产规模增加将直接扩大出口行业就业规模,并通过乘数作用间接提高关联产业的就业规模。2024年一季度,我国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14.5%,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同时,出口还通过推动技术进步、结构优化调整进一步促进高质量就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以及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将提升技术工人就业规模比例,促进技能劳动力供给和经济结构转型需求的匹配,进一步优化就业结构并带来就业质量的提高。最后,出口带来的就业规模扩大可以进一步促进国内消费。大宗商品和民生消费品进口的稳步扩大,反映了目前我国整体经济正向着更好态势发展,进而通过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实现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实现路径研究”(23&ZD182)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