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优势推动中部崛起
2024年04月15日 10: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4月15日第2872期 作者:本报记者 明海英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4月7日,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新时代中部崛起战略理论对话会”在京召开。

  中部崛起迎来新机遇

  中部地区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吴潜涛表示,要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特有的文化优势,挖掘其文化传统中的经济资源、经济元素,厚植经济发展的文化底蕴、文化根脉,为区域发展注入文化力量;既要从中华文明的母体来理解中部地区在历史发展中凝结而成的文化形态,把握其对中华文明的独特贡献,又要从具体的区域文化表现形态来理解中部地区崛起的文化基因,把握其承载的区域发展密码。

  中部六省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提出,双向流动的人口政策和市场化改革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要探索实现农业强国和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化。将分散的小规模农业转变为成体系的大规模产业,推动一县一业的产业变革,通过产业规模化提高土地回报。同时,农村地区也应注重绿水青山的保护与利用,挖掘资源价值,促进环境改善和经济同步发展。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张静表示,中部地区资源优势突出,在国家生态安全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应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此,要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坚决守住绿色崛起安全底线;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激活绿色崛起的内生动能;强化协同融通联动,加快完善绿色崛起保障体系。

  面对国内国际新形势,中部崛起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如何走出中部发展新路,发挥东中西协同发展稳定器作用?对此,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雷明强调,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加速推动中部崛起。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表示,新质生产力为新时代中部地区崛起带来重大机遇。要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运用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中部地区崛起,强化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促进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优化组合。要把握科技创新范式转型,立足实体经济做强制造业,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建有利于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

  建构三级协同合作机制

  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深刻把握“内陆开放高地”的历史新方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罗志刚表示,要用统筹兼顾、联动协同的方法推进中部崛起。在全国层面,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对接,发挥区位、资源和交通优势,更好地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在区域层面,建立健全区域内省际合作机制,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发挥中部地区“脊梁”作用;在省域层面,坚持统筹规划,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制定“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省市县贯通的规划体系,形成全省统筹发展“一盘棋”。

  新时代以来,中部六省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展望未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所长路洪卫表示,一方面,提升中部地区开放型经济水平,要着眼全国“一盘棋”优化区域开放布局。要推进中部六省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统筹扩大对外开放与对内合作,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深度合作,增强对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梯度塑造国际竞争新格局,不断激发全国开放发展新动能,打造开放高效的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增强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立足国际比较视野,进一步提升中部地区加工贸易的全球综合竞争力。需把中部地区放到整个国家版图和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来思考、定位,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方位开放局面,在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展现更大作为,以高水平对外开放赢得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