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数字化语言生活与治理
2024年04月12日 09:3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4月12日第2871期 作者:本报记者 陈雅静

  3月30日,“首届新时代语言生活与治理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基于技术革命的深入和社会生活的转型使语言生活日趋多元,为数字社会的语言治理带来诸多挑战,与会学者深入探讨如何构建新时代和谐语言生活,旨在积极推进我国语言文字现代化,深度参与全球语言治理。

  数字化增进语言发展新动能

  随着技术革命的深入和社会生活转型,人们的语言使用和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例如,微信、抖音、智能翻译、智能写作、大语言模型、AI助手等逐步走向前台,促使语言生活热点不断涌现。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宇明表示,学界需要发展语言数据学或语言资源学,为数据的生产和应用提供学术支撑。过去,多是利用数据发展语言学,属于内向型发展;现在,我们更需要外向型发展,建立数据市场,包括数据采集、整理、开发和交换,让机器成为生产力。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戴曼纯认为,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数字语言生活由此不断演化,人们的数字语言能力不断提升。数字技术和设备的可及性、受教育程度、年龄、数字素养等因素影响人们数字语言生活,甚至产生“数字鸿沟”,因此需要重视数字语言教育。探索数字语言能力及其评价体系建设,必将有益于数字语言教育发展,提高民众的数字素养,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在信息化和数字化的今天,零工经济应运而生,语音识别技术、机器翻译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然促使语言工作领域出现了“语言零工”现象。首都师范大学语言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王春辉提出,数字技术的发展催生了“语言零工”,而搭建数字用语平台更是解构了传统实体经济工作制度,重构了语言经济就业的新生态。语言经济的各相关主体需要正视并拥抱“零工经济”,才能促进语言经济运营模式的数字化升级,推动我国语言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构建数字时代语言治理创新体系

  语言文字是助力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基础性因素。数字时代拓展了语言学研究新方向,也对语言治理实践提出了新要求。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王贵元提出,语言治理本身具有固定的治理结构,语言治理结构自上而下呈现出理念、原则、标准和措施四级,并由上到下逐级起决定作用。其中,理念最为重要,它反映的是对发展趋势和未来的把握。理念需要正确,原则和标准需要统一,不然就容易出现治理失序问题。

  在充满活力的新时代,跨文化交流与多语言共存日益呈现新面貌。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国际组织语言治理提供了更多便利,也形成了诸多挑战。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方小兵讨论了国际组织语言治理的机制、路径与效果,认为国际组织主要通过标准发布、话语引导、平台建设和技术援助等方式参与全球语言治理,提出未来国际组织必然会重视语言技术规划。同时,将出台更多涉及语言技术伦理的规范和准则,以确保社交媒体语言交流更加文明。李宇明认为,中国语言规划学要着力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数字和语言智能三个领域,切实促进语言研究从结构向话语转型,并进一步向“言说”进发。

  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