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及北京市哲学会、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在京举行“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哲学会专场”,论坛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探讨”,与会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底蕴、根本特质、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内容展开探讨。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牛青山表示,哲学作为探索世界本质和规律的锐利武器,是引领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当今哲学的作用愈发凸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探讨,就是要从哲学高度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价值取向和实践要求,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撑和理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探讨是一个长期并且不断深入的过程,要不断深化研究、拓宽视野、创新思维,以更加开放、包容、务实的态度,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探讨不断向前发展。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沈洁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与哲理智慧,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深度阐释、深刻践行。
探究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特质是与会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北京市哲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学功认为,如何处理现代化与西方化的关系,是正确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提。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生平认为,阐明现代化的实质与形态应区分“现代化”与“现代性”两个基本概念。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质是“社会主义性质”,要处理好“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有机统一问题。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夏莹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隐含着两个理论张力: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与现代化逻辑得以生长的西欧文化传统之间的内在张力,共同富裕目标与由资本逻辑内含的增殖强制所带来的贫富差距之间的张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如何可能有“资本”而无“资本主义”、有“现代化”而无“资本主义化”?夏莹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构筑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这种批判需以深入分析全球新资本形态的发展特质为前提,以驾驭资本的方式研究和批判资本、弱化资本逻辑,尝试“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并存的实践方略,进而探索走出资本逻辑的可行性道路。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成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革命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内生动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叠加发展方式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空压缩”。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吴向东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百余年来中国发展实践的道路自觉、文明自觉、意义自觉。中国式现代化以其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在本质上区别于西方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