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近代汉字词一体化研究
2024年03月29日 10: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3月29日第2863期 作者:记者陈雅静

  本报讯 (记者陈雅静)3月16日,“汉字文化圈的近代新词语:材料、概念与翻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大学召开。

  近现代词语与外来词的和谐共生体现了汉语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也反映了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合理规范和适度吸收,外来词不仅能够丰富汉语的词汇资源,还可以促进汉语的创新和发展。只有词语的外在形式和人们顺畅的理解日渐和谐,才能为今后汉语词语的发展奠定扎实基础,为中外语言交流提供更大可能性。

  与会学者从材料、概念与翻译三个方面,探讨自西学东渐以来汉语近代新词新义的产生、发展与演变,推动近代汉字词领域的一体化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语言科学研究中心教授周荐认为,选择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概念,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汉语史上词汇的演变,反映着该时代的社会需求,也彰显着词语变化的特点。近现代以来,不少外来概念涌入华夏,中国选择了许多音译词、意译词,直到今天许多词汇仍有生命力。这是因为汉语词汇的发展以双音节化为主,且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可以博采众长而继续维持自身的民族特性,符合汉语词汇发展的特点。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运富表示,“外源词”在正名之后,有两个发展方向值得重视,一是外源词的探源溯流,二是外源词的应用规范。

  会议由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主办,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所属越南汉喃研究院协办。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