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译心)10月28—29日,“政德与善治: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伦理追求”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伦理学会政治伦理学专业委员会2023年年会在南昌大学举行。
如何建构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政治伦理学?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孙春晨看来,应立足中华文明的政治传统,以“第二个结合”指导政治伦理学研究,从政治文化入手拓展政治伦理研究领域,拓宽政治伦理研究视野;探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伦理意蕴,将人民作为政治权力主体;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世界美好未来。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淑芹认为,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利益关系复杂,利益冲突突出,所以,国家和社会治理就内蕴着德政与善治的伦理要求。
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向玉乔谈到,我们党历来重视巩固自己的思想之本、民心之本、传统之本、道德之本和智慧之本。不断巩固这五个“根本”,是我们党能够行稳致远的法宝。
中国共产党的无私性是由科学的指导思想、崇高的理想信念、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坚实的阶级基础共同孕育形成的。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曾建平表示,无私性是党坚持自我革命的勇气之源,坚持敢于斗争的骨气之根,坚持人民至上的底气之本,坚持胸怀天下的正气之魂,对奋进第二个百年目标新征程具有重大价值,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当代中国政治忠诚的实现需要“社会—心理—制度”三种机制联动。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左高山认为,政治忠诚的实现机制包括心理机制、社会机制和制度机制,其中制度机制最为根本。我们要高度重视政治忠诚实现的制度机制保障,这样才能确保政治忠诚主体忠于其需要忠诚的客体。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戴木才提出,善治是一种政治伦理理想,是能够指引政治选择与政治家行为的重要价值理念,善治的价值取向是美好生活。
历史的伦理表现在我们可以从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中寻找伦理的平衡点,并由平衡点过渡到平稳线,从而实现新的历史发展。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李建华提出,伦理学注重横向的伦理秩序调整,缺少对历史伦理秩序的时间性把握。历史的伦理就是为了让我们看清楚社会繁荣中衰落现象的客观必然性和不可避免性,让我们居安思危。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教授江畅认为,政治哲学与道德哲学最初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在当代,反思政治哲学与伦理学的关系建构是十分必要而迫切的任务,这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善治目标尤其具有积极而重要的理论意义。
会议由中国伦理学会政治伦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南昌大学社科处、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承办,上饶师范学院协办。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