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影响金融稳定的内在机理
2011年11月24日 14:0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第241期 作者:谭洪涛 蔡春

  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影子银行”扮演了引发金融危机的主要角色,“影子银行”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监管机构和G20的会议文件里。但迄今为止,对其定义还未达成共识。

  影子银行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

  Morgan Ricks认为,影子银行是能够使用短期负债对长期金融资产进行融资的、任何有利于监管之外的期限变换的机构。英格兰银行副行长Paul Tucker认为,影子银行是那些以活期存款或高流动性存款等储蓄存款作为资金来源,对家庭、公司或金融系统其他方提供定期贷款的公司。Adrian则把影子银行定义为:任何具有信贷转换、期限转换(即借短放长)或流动性转换,但又没有由贴现窗口或存款保险提供的流动性或信贷发放的金融实体。曹彤认为,影子银行是不受监管或仅受较少监管的,提供融资、股权资本融资、金融组合产品、金融交易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或金融行为。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将影子银行定义为:在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提供信贷中介的实体或活动。

  不管如何定义,有两个特征是影子银行所共有的:1.都具有银行功能,即用短期负债为长期资产提供融资;2.游离于目前金融监管之外。常见的影子银行有:利率回购金融交易商,证券贷款者,结构性投资工具(SIVs),资产抵押商业票据交易商,各种贷款导向的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交易商。从这个角度来讲,美国学者Acharya(2011)认为,政府的各种融资平台也属于影子银行的范畴。

  影子银行的作用在中西方有差异

  
影子银行推动了金融创新,在为众多产业的发展提供非银行的信贷和流动性支持的同时,也丰富了银行和投资者通过金融工具管理各种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期限风险的选择。

  影子银行在金融中的作用在中西方有明显的差异。曹彤认为,西方的影子银行主要是间接融资型,即主要建立在衍生品、证券化及再证券化工具的基础上,自下而上地形成了产品线、业务部门、机构等产业组织。西方影子银行体系的本质是以信贷资产证券化、开发复杂金融衍生工具等多种方式行使传统银行的功能,采用与传统银行不同的组织形式、资金来源和运作模式来解决社会资金供求之间的不平衡。它的核心是资产证券化以及证券化后的金融市场交易行为,对应的主要是商业银行提供金融组合产品和进行金融交易的职能。西方影子银行主要服务于虚拟经济,解决的是虚拟经济的金融供给效率。而中国的影子银行是直接融资型,采用与传统银行类似的组织形式、资金来源和运作模式实现其融资功能,对应的主要是商业银行的融资和股权资本融资的职能,主要服务于实体经济,解决的是实体经济金融供给效率。

  影子银行的优点同时也是其缺点,可成为系统性风险的一个重要来源之一。它创造各种套利机会,削弱了对银行的严厉监管,在银行系统内导致额外杠杆和风险的集聚。

  国际清算组织认为,此次金融危机证实影子银行会在更广泛的金融领域引起各种金融风险。影子银行游离于审慎监管之外,多数为跨国大型金融巨头所持有,其造成风险的影响力不仅波及国内,而且给他国及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造成严重冲击。

  这类冲击主要包括两种:单个影子银行倒闭对金融稳定的影响;通过影子银行形成的金融风险链的断裂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影子银行是系统性风险来源之一

  
影子银行的银行功能没有储蓄存款作为保险背书,对其他机构的流动性和贷款投放完全依赖外部融资, “空手套白狼”,风险极其巨大。又因游离于监管之外,影子银行的风险管理多属于风险偏好型。两者综合在一起,使得影子银行的经营安全性非常脆弱。

  影子银行通过期限或流动性转换,以及杠杆的提供,其非银行实体可以像一般银行那样提供信贷中介服务,是潜在的系统性风险的来源之一。在影子银行系统中,资金可以从家庭、企业或金融机构甚至通过类似通知存款性质的负债(如利率回购协议),获得短期融资,然后被转换或者被证券化为诸如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和其他长期或流动性弱的资产,甚至有可能被再投资、再抵押并因而进一步杠杆化。

  与普通银行不同,影子银行的这些资产特别依赖于货币市场基金、发行短期商业票据、资产抵押商业票据、在利率回购市场借入资金和以现金抵押借款等非存款工具来提供资金。虽然这些非银行存款工具有短期和高流动性特点,但没有明确的官方背书,也没有受到审慎监管。这些工具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各不相同,这可以从上述市场迅速撤离,一旦撤资的规模足够大,将严重削弱金融体系的稳定。

  此外,影子银行创造的杠杆会放大顺周期效应。通过利用利率回购、现金抵押等非存款融资工具,或者通过证券化转移信贷风险,影子银行的经营活动创造了高杠杆,特别是在资产价格处于上升阶段和证券化融资的保证金较低时。但一旦市场信心丧失,抵押证券的价值急剧下降,或者证券化要求的保证金较高,高杠杆会导致市场投资者因信心崩溃而突然去杠杆化,或者火线出售资产,放大了顺周期效应。关于影子银行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的讨论,目前比较统一的结论是:影子银行某种程度上放大了泡沫,使政府在金融危机中的救援复杂化。

  风险链中各金融机构节点最脆弱

  
影子银行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冗长的金融中介风险链体系。在这条风险链中,商业银行为其提供流动性和信贷支持,经纪交易商为其提供资产证券化,保险公司为其提供信贷保险,货币市场基金为其提供短期融资。核心受监管金融机构通过影子银行暴露出来的跨行业的系统风险,在金融危机前被大大低估了。

  影子银行体系与普通银行体系高度关联。普通银行或者是影子银行系统的一部分,直接或间接地支持影子银行链体系的期限或流动性转换,从而大大促进了影子银行的发展。而且,普通银行通过投资影子银行机构的金融产品,与家庭、公司等其他影子银行的资金提供方缠绕在一起。通过影子银行的资金链,即使上述机构或主体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它们也会因为持有资产或衍生金融头寸,而被暴露在金融市场共同的风险中。普通银行系统和影子银行系统的相互作用极大地放大了杠杆的顺周期效应,增大了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尤其是在两个系统都投资于相同资产的时候。而且两个系统间的相互联系在市场面临流动性不足时,会放大市场反应,这种反应本身又会加剧流动性的丧失。因此影子银行的发展严重影响了银行的发展。

  在这个链条当中最脆弱的是各个金融机构节点。决定每个机构脆弱性的资产负债表因素为:信贷转换、流动性转换、期限转换、财务杠杆和信贷与流动性投放。一旦某个节点的上述因素出现问题,就会引起整个链条的断裂,引发“多米诺”效应,造成系统性风险,危害金融稳定。同时因为影子银行体系涉及金额巨大,游离于监管之外,一旦链条断裂,监管当局已无力挽回,结果造成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