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零售业对外开放,外资零售企业涌入国内市场并逐步控制流通主渠道,对本土零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构成重大挑战。
我国大型零售企业近年来实现了高速发展,百联集团、国美电器、苏宁电器、大连大商集团、农工商超市集团已入榜2010年全球零售企业250强,但国内零售企业尚不能与国际跨国流通巨鳄相抗衡,市场销售额、经营业态、门店数量等都与世界大型零售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如在2010年全球零售企业250强中,我国最大零售企业百联集团位居第90位,其零售额为100.9亿美元(包含非零售业务收入),仅相当于沃尔玛的1/40、家乐福的1/12、麦德龙和特易购的1/10。
物流配送与信息化保障国际大型零售企业的运营效率。国际大型零售企业对于物流配送和信息技术的需求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自建配送中心和信息网络相当普遍,日益增强的物流和信息处理能力是零售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如沃尔玛已拥有62个配送中心,为4500多家店铺进行配送,配送半径最大为500公里。沃尔玛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便不断加强信息化投资,依靠强大的卫星信息系统,领先于竞争对手获得信息处理和管理决策上的优势,实现了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信息、统一结算。
本土零售企业物流配送基础薄弱,配送效率低下,配送系统不完善。一方面,本土零售企业配送中心由于企业规模不足而无法发挥配送中心的规模效益,使配送中心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由于配送中心的规划、建设和供应能力无法跟上企业的发展速度,造成缺货率上升。本土零售企业信息化投入不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连锁零售业IT投资平均约占销售额的1%,而《2009中国零售IT应用基准报告》表明,国内连锁企业IT投资仅为销售额的0.3%。此外,本土零售企业信息系统在数据规模、数据挖掘、跨区整合、价值创造等方面也落后于国际大型零售企业。
国际化已成为国际大型零售企业的重要战略之一。2008年,全球零售业250强海外销售额达到总销售额的22.9%,比2007年增长了1.6%,平均跨国经营国家数增加至6.9个。欧洲仍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法国和德国有40%的销售额来自海外市场。
本土零售企业外向国际化程度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目前,世界排名前50家的零售企业已有70%入驻我国。我国零售业内向国际化程度颇高。而由于本土零售企业实力普遍较弱,在规模、技术、管理等方面尚未达到跨国公司的水平,屡次“走出去”均铩羽而归,外向国际化程度明显低于全球零售企业250强的平均水平。
国际大型零售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专注主营业务。零售企业多元化发展已成为主导趋势,但成功的多元化并不是与企业主营业务毫不相关的粗放型扩张,而是专注于流通功能的横向或纵向的业态组合,如大型零售跨国公司的经营范围从大型综合超市到便利店一应俱全,但均围绕零售主功能展开。从历年全球零售企业250强的收入总额与零售额来看,绝大多数企业都专注于主营零售业务,2008年全球前10强零售企业的零售额占企业集团收入总额的比重均在97%以上。
本土零售企业非相关多元化情况严重。从我国大型零售企业规模扩张方式来看,外延式扩张是大型零售企业规模扩张的主要手段,非相关多元化扩张占绝大多数,房地产行业对大型零售企业具有较大吸引力。
国际一些知名零售企业由于其在经营管理、服务、企业定位和购物环境等方面的特点,早已被世界各国的消费者所熟悉,具有很强的品牌优势。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公布的2009年“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入选零售业企业24个,其中美国零售企业入榜14个,法国零售企业入榜3个,日本零售企业入榜2个,瑞典、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零售企业各1个。百年零售品牌有5个,2/3的品牌均有50年以上历史。世界品牌实验室发现,几乎所有行业的所有企业都有能力建立品牌,并从中获得最终的财务优势。
本土零售企业品牌影响力不足。在2009年“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我国企业共入榜18家,涉及石油、银行、电信等行业,与美国(入榜241家)、法国(入榜46家)、日本(入榜40家)等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品牌优势仍然较弱。我国零售企业尚没有一家入榜,企业经营历史也没有入榜世界悠久品牌企业,零售企业品牌优势很难与这些国家相抗衡。此外,我国零售企业缺少自有品牌,这对于打造名牌企业、推行名牌战略是一块短板。
(作者单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