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62期11版“管理学”文章之一。
在经济学大师们的著作中散布着关于企业成长的论述,概括起来大约有十几种理论观点,被称为正统的或主流的企业成长理论。同样不可忽视的是,基于其他学科理论的一些非主流企业成长理论,正在以不同的风格成长起来,并对主流企业成长理论产生影响。
非主流企业成长理论
非主流企业成长理论主要发生在管理学和系统科学的领域中,包括企业战略理论、企业自组织理论和系统动力理论等。
企业战略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建立与保持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的成长。其理论的主要贡献者是安索夫、波特和普拉哈拉德等。
20世纪60年代,安索夫的《企业战略》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古典战略管理理论作品。该理论认为,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的途径是保持企业内部能力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匹配,企业成长的过程实际上是企业内外条件因素不断匹配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迈克尔·波特从产业层面系统阐述了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律。他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在于使公司在产业内最佳定位,抗击五种竞争力,并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影响这五种竞争力。
1990年6月,《哈佛商业评论》刊登了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合著的《公司核心能力》,开拓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新领域。他们认为,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公司短期的发展,核心能力决定了企业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企业组织理论源于系统论。贝塔朗菲1945年发表了《关于一般系统论》,约翰逊、卡斯特、罗森茨韦克于1963年出版了《系统理论和管理》,建立了系统管理模式。之后,系统理论转向研究复杂性科学,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突变理论、分形论、协同学理论等。使用自组织理论研究企业问题已经成为复杂性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相关的杂志在国外已经创刊。
企业自组织理论从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和模式等方面解释企业成长。该理论认为,企业作为环境的一部分,与环境之间存在协调、同步、默契的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企业与其他企业也是一种共生关系。企业成长的直接动力是企业内部的涨落,由于随机涨落的存在,驱使一些子系统“涨”、“起”, 在获取资源上具有“优势”,在系统变化的临界区域附近,系统以正反馈方式、雪崩般地形成了序参量,主宰系统演化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关于企业的发展模式,企业自组织理论认为,企业在日常运作中常遇到的突发事件,可能导致企业运作形式的突变,有的突变是可逆的,有的则是不可逆的。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提出了企业发展上限理论。他认为,任何个人、组织乃至人类社会本身是环路系统,与其外在的更大系统构成一个整体,一个系统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往往是系统内部、系统外部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存在着由增强环路与调节环路所构成的动态系统结构,突破企业成长上限的“杠杆解”存在于调节环路中,而不存在于增强环路中。
主流与非主流理论范式比较
非主流企业成长理论在研究视角、思维模式和时间倾向等方面,不同于主流企业成长理论。
主流理论的研究人员一般置身于企业之外看待企业内部问题,试图阐述经济学理论的微观基础。而非主流理论的研究人员则是从企业内部看待企业问题,旨在讨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主流理论在研究企业问题时,主要运用演绎推理方式。其基本研究范式是假定某些变量不变,沿着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路线,探究符合演绎逻辑推理要求的变量因果关系体系。如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假定社会存在一个企业、一个家庭、两个市场、市场供求均衡、社会政治和自然环境不变,探讨企业的发展;契约理论假定市场已经存在、人与人的关系只是交易关系、企业的能力是给定的、企业是同质的,探讨交易成本与企业成长的关系。
非主流理论在研究问题时,主要运用整体性思维方式,综合考虑系统内外因素之间的关系;既认为企业内外的所有要素都不断地变化,而且认为要素之间呈现非线性相互作用的机制。
主流理论在分析企业问题时的一个重要假设是,事物的发展周期是可逆的,可以由事物的过去推知其未来。如在新古典经济理论里,企业未来的边界和组织与目前没有差异;在契约理论里,企业的未来是已知的。
非主流理论的观点则认为,企业的所有问题都是动态的,企业发展具有非周期性。企业的边界随着正熵和负熵的变化而变化,引起企业成长的涨落具有随机性,微小的事件也可能引起企业的突变,企业并不沿固定路径发展,企业在相同的条件下不会有相同的属性。
在现实中,企业经营者思考企业问题的思维方式,与主流理论有较大的差异,而与非主流理论相近。
经营者在实践中,并非以某些不变的假定因素为前提,推导几个因素的关系,而是综合考虑所有影响因素后,找出满意的行动方案。经营者也试图建立自己的理论模型,但这种模型不是线性的数学模型而是因素结构模型。经营者从不对企业问题进行静态的研究,而是随时将各种因素未来可能的变化考虑在内。经营者除了注重培育企业能力外,也注重对信息做出快速的反应,注重在复杂多变的信息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重点和机会。
大量的企业案例表明,企业的生存发展,除了与成本、能力有关外,还受到政治、法律、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纠纷等因素的作用,一个意外的、微小的事件会引起一个企业雪崩般地瓦解。企业的发展前途只能被有限地预知,企业的未来不完全决定于它的过去。
研究企业问题的视角、思维模式和时间倾向等,决定了主流理论不可能对企业成长的所有问题做出完善的回答。主流理论的发展应该不断地从非主流理论中吸取营养,非主流理论的思想不应被忽视。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徐全军 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现代企业研究所)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7号C座2-5层 邮编:100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