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典文明交流互鉴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
2024年11月20日 11: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1月20日第3018期 作者:◇本报记者 练志闲 刘雨微

 

 

 

   2019年,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璀璨的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人类文明因亚洲而更加绚烂多姿”,“亚洲文明也在自身内部及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习近平主席对亚洲文明的重要论述和热切期待,激励着学界为深化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增强亚洲文明自信、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古典学是关于古老而悠久文明的学问,不仅承载着人类历史的厚重记忆,更是架起了沟通古今、联结不同文明、促进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桥梁。在全球性问题日益复杂的今天,古典学更展现出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与宝贵价值。亚洲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大洲,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有三个文明古国位于亚洲。随着亚洲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升,增进亚洲古典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有助于挖掘和传承各自独特的文化遗产,还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和有力的文化支撑。围绕古典学的普及与传播、亚洲古典文明交流互鉴与发展创新的意义、亚洲国家之间的历史联结与当代合作等话题,本报记者采访了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考古学教授、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明兰卡(Mangala Katugampola)与印度尼赫鲁大学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学院希腊语教席助理教授阿尼尔·库马尔·辛格(Anil Kumar Singh)。

  在古典学传播中重视亚洲视角

  要想真正理解人类过去的种种行为,就必须深入探索古典时期的奥秘。作为一名考古学者,明兰卡对此深信不疑。古典智慧常凝结于书卷之中,藏于图书馆一隅;或转化为档案,存于档案馆深处。然而,明兰卡认为,这些关于人类共同历史遗产的珍贵知识,理应走进大众视野。因此,推广古典学普及教育及推动其传播,是每位考古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明兰卡欣喜地看到,诸如世界古典学大会这样的平台正在持续不断地将丰富多样的学术前沿知识传递给广大公众。他表示,在此次大会上,他看到许多学者通过这些窗口与大众分享最新考古发现,与此同时,在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仁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学者自身也进一步深化了对古典文明的理解。

  明兰卡提到,这种日益开放的知识交流与共享不仅有利于拓宽学术视野,也拉近了学者与历史的距离,从而帮助学者对人类共同过往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平台以外,语言亦是传播古典学研究成果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辛格认为,许多非英语国家学者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等亚洲国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没有得到与之相匹配的国际认可,这是因为他们的成果大多由本土语言呈现。他表示,本次大会以及在希腊雅典成立的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都有助于进一步打破语言障碍,为古典研究的广泛传播提供有力支持。青年学者也将因此获得更多机会,不仅能够了解本国的古典知识,还能接触世界其他地区的古典文明以及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进一步促进全球古典学研究的繁荣与发展。

  明兰卡认为,学者们共同肩负着将古典知识传递给全球公众的使命,这不仅涉及东西方古典学之间的对话,也与亚洲国家间如何以开放包容、相互尊重的精神共同探索和传承亚洲古典文明息息相关。亚洲是一个广袤而富饶的大洲,多元的古典文明各自留下了深刻的文化印记,持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轨迹。因此,他在采访中强调,亚洲学者们应当携手并进,共同构建一套均衡的全球古典学交流合作机制,让非西方国家的公众也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古典文明的魅力,并从中汲取解决当代问题的智慧。

  提升亚洲学者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至关重要。对此,辛格表示,历史与文化价值观背景难免影响人们进行古典研究的立场,难以完全客观。他认为,古典学研究的主导权长期掌握在西方学者手中,亚洲学者迫切需要立足于本土视角理解自己的文明以及西方世界,进而将这种有别于西方的视角展现给世界。东方世界深受儒家、佛家、道家思想的影响,这些哲学理念影响了众多国家的文化与核心价值体系。辛格认为,某种程度上,当人们讨论东西方时,实际上是在探讨孔子、释迦牟尼、老子在东方世界推动建立的价值体系,以及古希腊哲学家在西方世界推动建立的价值体系;当人们讨论东西方之间的联系时,实际上是在探讨孔子、释迦牟尼、老子的哲学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之间的联系。因此,如果亚洲学者能从本土视角出发,将东西方两组思想体系进行对比,或将产生更多新知和洞见。这些新知识有望夯实全球学术界的理论基础,促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更深入探讨与理解。

  亚洲文明交流历史悠久、脉络丰富

  明兰卡告诉本报记者,如今中国与斯里兰卡之间的古典知识交流与合作正日益受到政府和高校的重视。斯里兰卡拥有超过2500年底蕴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每一次考古发现都如同翻开斯里兰卡历史的新篇章,让人们对这片土地的辉煌过往有更深的认识。

  2015年在四川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明兰卡重返斯里兰卡,进入凯拉尼亚大学执教。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自那时起,他便投身于促进中国与斯里兰卡间学术交流的事业,参与续写两国源远流长的友好篇章。明兰卡告诉本报记者,早在5世纪初,东晋高僧法显就到访过当时的斯里兰卡,他的足迹开启了中斯古老文明友好交流的先河。锡吉里亚,这座位于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东北不到200公里处的“狮子岩”上的古城,是中斯悠久历史情谊的又一见证。锡吉里亚建于5世纪的达都舍那王朝时期,被誉为世界奇迹,据说它最初是一座堡垒,亦有学者推测是国王的宫殿。游客们曾在其壁画墙上刻下诗歌,其中一首8世纪的诗作对一幅仕女像赞不绝口,并指出她的服饰是由中国丝绸制成。

  明兰卡也提到了斯里兰卡的邻国印度,他表示,在古印度的黄金时代,文学、哲学、数学等领域取得的成就相当耀眼,且中国与印度间也有着历史悠久的交往。对此,辛格表示,古罗马时期,通过古丝绸之路,中华文明与西方世界有了直接联系。中国、西方世界和贵霜帝国间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了文化交流与发展。总体来看,中国借助古丝绸之路与亚欧古国开展交流,推动了新文化、新知识的生产。

  辛格致力于研究印度与希腊之间的比较文化研究,此次参加世界古典学大会,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中国在古典学研究领域的发展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告诉本报记者,参观河南博物院、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殷墟博物馆,深入了解当地历史研究与考古挖掘成果,不仅给他带来新知识,还为他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他决定,今后不仅要从印度—希腊的角度展开研究,还要结合中国—希腊的角度来理解问题,因为中国和希腊的古典著作都丰富了印度对自身的理解。印度人在了解本国历史时,有时需要借助汉文典籍,如6世纪中国僧人到访印度所记录的内容,后来成为重要的印度历史资料。

  考古合作延续中斯千年友谊

  中斯学术交流是对两国古老友谊的传承。明兰卡告诉本报记者,2016年,四川大学与凯拉尼亚大学携手签订了考古研究合作备忘录。2017年,两校联合对印度洋古港曼泰港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对出土的大量古代中国陶瓷器残片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一重大发现不仅极大地拓展了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认知,也进一步巩固了中斯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方面的紧密伙伴关系。

  2024年初,四川大学与凯拉尼亚大学考古团队在位于斯里兰卡西北省库鲁内格勒的吉里巴瓦村附近进行田野作业,发现了一处玻璃珠生产制造遗址,即帕巴鲁伽拉遗址。两国考古学者根据出土的玻璃珠、玻璃棒、陶片等重要文物推测,这里曾大规模生产玻璃珠,目前已确认发现了大约50座窑炉。

  此前,这类玻璃珠被认为产自印度,因此得名“印度—太平洋珠”。帕巴鲁伽拉遗址的考古发现引发了研究人员的新猜想:这些珠子或许诞生于斯里兰卡。在四川大学的大力支持下,明兰卡表示,期待在来年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印度—太平洋珠”和帕巴鲁伽拉遗址的奥秘。

  明兰卡表示,得益于中斯两国坚实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斯里兰卡的年轻考古学者得以在中国大学接受专业培训。四川大学与凯拉尼亚大学的考古研究合作已逾数载,两校间的深入交流结出了累累硕果,涵盖联合研究、学生交换、以学生为导向的项目等多种形式。众多斯里兰卡学子不仅掌握了前沿的考古技术,还亲身体验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获得了宝贵的学术与文化双重滋养。毕业归国后,他们把所学所得应用于斯里兰卡的考古实践中,并将这些宝贵的知识普及给公众,激发斯里兰卡人民对古典遗产与文化身份的自豪感。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7号C座2-5层 邮编:1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