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经济自主性的新愿景
2024年04月24日 09:4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4月24日第2879期 作者:[墨西哥]阿尼巴尔·卡洛斯·索特雷(Anibal Carlos Zottele)/文 白乐/译

  如今,一些西方国家议会争论如何将国家资源分配给当前正在发生和未来即将发生的冲突与战争,但却搁置各自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与此同时,中国在最近召开的年度重大政治活动两会上讨论了生产领域竞争力机制的提高方式。2024年中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这一新术语的内涵外延得以充分讨论,并首次被写入2024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两会延续并深化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下的高质量发展路线,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相关原则的实践。新质生产力的正式提出,表明了习近平主席领导下的中国政府通过优化生产力实现全方位的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的新愿景。在国际突发事件层出不穷的背景下,发展新质生产力被视为增强中国在经济领域的自主性,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规模,从而避免国内生产力发展过度依赖国际贸易起伏的被动状况的重要举措。

  为生产力变革参与者提供更健全的机制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发展生产力一直被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心,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业技术政策也被视为应对国家经济新形势的战略要素之一。202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黑龙江省的考察足以体现出他对生产力发展的高度重视。在考察期间,他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当前,中国社会各行各业掀起了对于这一经济新术语的热烈讨论。这一术语的提出,表明了中国在企业层面——无论其所有权归属或产品类型如何——推进产业改革的意愿。这一意愿旨在将新的技术标准应用于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模式的应用,意味着中国将围绕支持创建高科技制造业、开发新型工业设备、促进现代商品供应、降低物流成本等展开经济活动,以形成更优更强的国家竞争力。这有助于改善现有的国内消费模式,并增强中国在国际层面日益增长的经济自主性。

  事实上,这些行动的很大一部分是中国政府至少在十年前就已计划和酝酿的。应当说,中国政府提高社会生产力和消费自主权的努力从未中断。这反映在迈入新时代以来中国采取的国家治理措施之中,以及“十四五”规划和中共二十大制定的指导方针之中。

  可以说,新质生产力概念的含义与特征,深化了中国“十四五”规划和中共二十大有关社会均衡发展的理念,例如这一概念强调对中国不同地区的产业特殊性进行深入分析。新质生产力也意味着加强内需作为“双循环”的重要战略因素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途径,将在中国进一步得到强调。

  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生产力的生产方式,新质生产力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方面的实质性改进,而且包括为生产力变革的参与者提供更为健全的机制。然而,新质生产力并不意味着对传统产业的否定。相反,它将促进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提升、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未来产业的布局建设,包括与高端产品和精湛工艺有关的产业开发,例如绿色经济和智能产业。

  解决来自霸权国家的干扰

  可以说,新质生产力这一术语是在近年来美国及其盟友日益敌对的外部环境中诞生的。这些西方国家倾向于通过超出世界贸易组织规定和其他国际组织所设定要求的贸易做法对中国采取压制性措施。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面对国家竞争力不断衰落的事实,美国频频发起一系列针对中国的地缘政治挑衅,并联合其盟友压制中国在制造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的技术优势。

  从这一角度而言,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可以视为对美国对华进行科技遏制、扰乱中国内部政治的回应。这一术语被寄希望于通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方式解决来自霸权国家的干扰,从而减轻外部不利形势的负面影响。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中国将在微芯片生产和商业化等领域缩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并且可能在短期内成为这一技术领域的领导者。因此,来自西方企图阻止中国进步的策略终将落空。一些外国企业的盈利状况也将受到影响——其中一些企业曾经在美国的压力下选择屈服,且未能履行与中国企业达成的承诺。

  可以预见的是,凭借悠久的社会发展历史和非凡的科技创新进步,中国将进一步实现供需系统(质量、数量和价格)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并将在现代化工业发展道路上实现更大的自主权。例如,它可以针对国内市场和全球市场制定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价格方针。

  狭隘主义注定西方经济干预失败

  一直以来,美国及其盟友将地缘政治和经济进程理解为零和博弈。以欧洲为中心的观念曾经一度占据主导地位,似乎只有西方的标准才是适合国际社会的标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追逐利益并巩固全球霸权地位,西方国家发起并推动了全球化进程。然而,由于这些国家的利益至上主义、狭隘主义和短视主义,它们未曾意识到全球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与新兴变革。

  它们也低估了中国式现代化和对外开放进程所取得的瞩目成绩。随着亚洲和非洲国家企业越来越多地通过离岸外包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综合竞争力,国际经济秩序开始朝着美国及其盟友未曾预见的方向发生转变。在一些曾经被认为处于全球边缘的区域,制造业活动取得长足进展,工人工资大幅上涨,对于全球科学和技术进步的贡献日益显著。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一些欧洲国家和美国开始遭受失业率飙升、外贸赤字增加、工业活动密集的城市人口骤减,以及政府公共财政入不敷出,甚至在电力服务、废物收集、清洁饮用水服务等领域面临困难。在美国,从奥巴马政府开始直至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都试图打破这种不良经济现状,重组与商品和服务生产相关的国家活动。然而,实践中无数的例子表明,在未考虑到全球范围内产业链供应链发生的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单纯对某个国家产业特征进行经济干预,注定是一项局部的、不全面的、有限的战略。

  与西方国家相比,处于现代化蓬勃发展阶段的中国经济生产方式在起源和演变方面都具有独特优势。中国经济生产方式意味着这样一个事实,即它的国内现代化进程与对外贸易开放同时进行,这使得中国在每一项制造业活动中建立了真正的竞争力,也因此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比,取得了更为耀眼的成绩。中国的制造业和商业优势不同于西方模式,而是基于政府开展的有组织、有秩序的经济工作,以及利用科学和技术为社会生产服务的意志与决心。

  中国在2023年实现了5.2%的GDP增长率,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为1/3。中国政府意识到,鉴于国际供需关系的不稳定,进一步增强经济自主性至关重要。因此,中国政府为自己设定了2024年GDP实现5%左右增速的目标,从而继续保持稳健的经济增长,这一目标显著高于七国集团国家的估计。

  新质生产力将产生广泛的全球效应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已成为拉美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最初,这种贸易关系表现为双向对外贸易的增加。随后,中国政府制定了更多的指导方针,以支持在拉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资源使用,并鼓励中国企业在商品生产和服务相关领域进行多样化的投资。

  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利益始终休戚相关,相互成就。习近平主席多次表示关心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状况与发展现实。在拉美地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广泛传播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使得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相比所具有的显著优势。通过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诸多伟大倡议,数以万计的重大合作项目正在形成。

  今天,随着新质生产力这一新经济术语的提出,总部设在拉丁美洲的中国公司将采用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更为先进的流程。这将促成更具竞争力的技术、更环保的行动和更新材料的生产,也意味着中国与拉美的双向贸易将进一步增加,来自中国的投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中国在拉美地区的蓬勃贸易趋势将得到巩固。

  可以预见的是,新质生产力在未来的落地生根,不仅与中国实现2024年5%左右的GDP增长率这一目标密切相关,也将为拉美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作为当今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制造业国家,中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美国,以及七国集团成员国。鉴于此,中国在新质生产力这一议题上采取的重大措施将产生广泛的全球效应,中国也将获得世界范围内更多经济伙伴国的支持与认可。

  (作者系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大学中国—韦拉克鲁斯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