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眼镜蛇泛滥问题给印度新德里的贸易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当时的政府鼓励民众捕捉眼镜蛇并给予他们赏金。然而,这个策略很快导致眼镜蛇数量不减反增。针对问题给出的方案反而使问题进一步恶化,这种意外后果被称为“眼镜蛇效应”。以英国经济学家查尔斯·古德哈特(Charles Goodhart)名字命名的“古德哈特定律”也贴切地描述了这种情况。该定律指出,当一个政策变成“目标”,它将不再是一个好的政策。
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方法论与诚信专业荣休教授莱克斯·布特(Lex Bouter)近日在“对话”网发文称,论文造假现象呈上升趋势。他表示,“眼镜蛇效应”早已在科研界扎根。“不发表就出局”(publish or perish)的科研文化将成果发表和被引用看作最优先的事项,这种文化催生了无数“眼镜蛇繁殖计划”,其中包括广泛存在的不当研究实践,比如渲染研究成果的影响力以提高作品对学术出版商的吸引力。
同时,这也导致了出售学术论文作者身份的“论文工厂”的滋生。有报告将“论文工厂”描述为“以研究人员的名义向期刊投稿并收取费用,目的是为研究人员提供发表论文的捷径或出售作者身份”。“论文工厂”利用年轻研究人员的焦虑心理来获取利益,这些研究人员常年超负荷工作,身处学术界的边缘位置,困扰于如何才能迈过学术界的高门槛。“论文工厂”的发展程度令人震惊,一家拉脱维亚公司网站的宣传内容显示,自2012年成立以来,该公司共发表了12650多篇论文。
在一项研究中,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与国际科学、技术和医学出版商协会对两份期刊进行联合分析后发现,两年内提交的3440篇论文中有一半以上是虚假的。无论什么学科,期刊收到的虚假论文投稿数量都在急剧上升,目前这一比例约为2%。这个数字听起来可能微不足道,但学术刊物的规模非常庞大且在持续增长,这意味着有大量虚假论文不断得到发表。这些虚假论文对学术研究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与此同时,并非所有虚假论文都会被撤回,即便是被撤回的论文,也有可能被纳入系统性文献综述,而这些综述反过来又被用于制定政策指南、临床指南和资助计划等。在实际应用中,每一篇虚假论文都有可能对社会或自然造成严重损害。
所幸,有许多组织和个人都在积极打击“论文工厂”。学术界有一些“假论文侦探”,他们是某个学科的专家学者,后专注于从事科学诚信领域的工作,投入大量时间在相关学科的海量学术文献中搜寻被篡改的图片或被剽窃的文字,进行“学术打假”。PubPeer和Retraction Watch等平台也在揭露虚假论文和敦促学术出版商撤稿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布特表示,改变这种“不发表就出局”的科研文化的关键在于改变对研究人员的评价标准。研究人员应当因进行负责任的研究实践而得到认可,如注重研究透明度和问责制、开展高质量的教学工作、作出有效的监督指导、出色完成同行评议任务等。他建议,拓宽能够产生“职业积分”事项的范围,并将评价重点从数量转向质量。
布特认为,在开放科学框架下开展的活动对于提高研究透明度和提升研究人员责任感来说至关重要。开放科学是一系列行动的总称,包括使学术研究更加透明、公平的各种举措,从开放存取出版到公民科学,不一而足。他还表示,同行评议是防止发表虚假或有重大缺陷论文的重要防线,但论文的质量保证是由相关领域或学科的专家在自愿和匿名的基础上完成,审稿人并不会因此获得荣誉或奖励。在他看来,审稿这一学术界中的“隐形劳动”需要得到充分认可,并将其纳入晋升标准。这有助于在论文发表前及时发现有问题的行为。
(练志闲/编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