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斐洛里庄园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这是习近平主席时隔六年再次访美,也是中美两国元首继去年巴厘岛会晤后举行的首次面对面会晤。这一“重要的历史性时刻”备受全球瞩目。不少外媒纷纷刊文称,作为双方关系的“指南针”和“定盘星”,元首外交被视为中美密切交往的高峰。在世界变乱交织、国际风险陡增的背景之下,此次中美元首会晤具有极为特殊的战略性意义,堪称当今国际关系中的大事件和中美关系史中的里程碑。会晤中,两国元首就事关中美关系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富有建设性的沟通,开辟了面向未来的“旧金山愿景”。同时,习近平主席“旧金山之行”中的系列精辟论述及其深刻洞见引发各国共鸣,“正是善意友好的涓滴汇流,让宽广太平洋不再是天堑”,“不论形势如何变化,中美和平共处的历史逻辑不会变,两国人民交流合作的根本愿望不会变,世界人民对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普遍期待不会变”,为中美关系也为大国交往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一次次跨越激流险滩,一次次历经风高浪急,又一次次最终从低谷重回正道,始终在曲折中向前发展。此次“旧金山会晤”是否标志着近几年中美关系长期冷淡后出现升温的迹象?“旧金山愿景”对于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将起到怎样的引航意义?双方元首互动将为缓解全球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释放出何种信号?为解读此次元首会晤在中美各界及国际学界产生的重大反响,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倪峰、巴基斯坦参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赛义德(Mushahid Sayed)、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美籍教授约瑟夫·马奥尼(Josef Mahoney)。三位学者第一时间关注了此次中美元首会晤。他们认为,中美关系需放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大背景下来思考。中美能否找到正确相处之道,攸关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前途命运。此次会晤释放出的一系列积极信号,犹如凛冽寒冬中的丝丝暖意,为一个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未来中美关系重启的新起点
“我和总统先生上次会面是在巴厘岛,已经过去一年了。一年来发生了不少事情。”会晤时,习近平主席这番意味深长的开场白成为舆论关注的一大焦点。不少分析称,自去年11月巴厘岛G20峰会后,中美两国元首一直未曾亲自交谈,此后种种国际风云变幻加剧了超级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对此,倪峰向记者分析道,从巴厘岛到旧金山时隔一年,其间中美之间出现了“气球事件”,并就台湾问题出现了多次龃龉;全球则经历了新一轮巴以冲突,乌克兰危机也深陷泥潭难见转圜。在这一背景之下,中美两国元首在双方高层官员一系列密集互动下最终实现会晤,这向国际社会传递出关键的稳定信号,即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大经济体,主动寻求缓和双边关系,共同应对两国以及全球面临的多重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此次旧金山会晤既是过去几年来中美关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未来中美关系重启的一个新起点,意味着双方将以更为积极的姿态处理双边关系,并通过开启新一轮对话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倪峰进一步表示,此次中美元首会晤可以从气氛、意愿、时机三个层面去解读。从气氛而言,这是自特朗普政府发起对华“贸易战”以来双方准备最充分、前期互动最密切的一次元首会晤;从意愿而言,在美国内政外交正在遭遇“多事之秋”、中国外交按下“加速键”的形势之下,双方缓和关系的动力相比去年更为充足;从时机看,在旧金山举行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为中美元首面对面交流创造了良好机会。
“从气氛来看,这似乎是一次不错的会晤,双方都微笑着交换了非正式的寒暄,没有任何敌意,最重要的是,双方表现出了对彼此以及对各自国家在不同问题上立场的尊重。双方元首同意会面,能够进行持续4个小时的直接、坦率和友好的交流,并强调未来继续保持沟通的必要性,这已经十分难得。中美关系的起起伏伏不可避免,但这一关系的内核应当是始终如一的、持久而稳定的,其中的关键因素是畅通双方的沟通渠道以预防危机的发生,而这场会晤做到了这一点。”赛义德这样说道。
马奥尼评价称,这是一次“至关重要”的会晤,对中美双方而言都具有相当强烈的“必要性”。自去年巴厘岛会晤后,世界期盼两国进行全面的国事访问或双方领导人进行面对面交流。蹚过一年来的“黑暗之水”后,此次中美元首会晤深深吸引了全球目光。实际上,此次会晤在某些方面被精心安排得类似一个小型峰会,是近年来双方举办的战略意义最为深远的会晤。当前,地区冲突仍然频繁、核扩散风险不断加剧、全球治理赤字日益上升,国际形势可谓变幻莫测。在此背景下,会晤所释放的积极信号超出了预期。
诸多领域利益交融紧密
此次会晤在多个领域达成了20多项共识,取得了一系列务实合作的成果。双方同意“把合作的清单拉得更长,把合作的蛋糕做得更大”,包括:建立人工智能政府间对话;成立中美禁毒合作工作组,开展禁毒合作;在平等和尊重基础上恢复两军高层沟通、中美国防部工作会晤、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会议,开展中美两军战区领导通话;同意明年早些时候进一步大幅增加航班;扩大教育、留学生、青年、文化、体育和工商界交流等。
对此,马奥尼表示,这些成果表明,中美在经贸、农业、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利益交融十分紧密,并且对全球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例如,此次会晤两国启动中美“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共同发表了《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在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举行之际,中美在这一议题上达成共识,无疑为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危机注入强心剂。如今,美国意识到,它在调整国内以绿色发展为特征的经济结构方面遭遇失败,不得不为迫在眉睫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付出十分高昂的代价。为改变这一现状,它亟须寄希望于中国以及巴西、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大国。
倪峰补充道,与冷战时期不同的是,中美并非美苏那样彼此隔绝的“两个世界”。过去几年的现实证明,两国双边关系与全球化进程相行并生,具有相互依存的特质。近年来中美双边贸易额屡创新高,中国广大的市场是美国所离不开的。处理好中美关系,美国所面临的诸多内政问题才有迎刃而解的可能。
浇筑中美关系的“五根支柱”
此次会晤中,习近平主席着眼新形势,明确提出了共同努力浇筑中美关系的“五根支柱”,即共同树立正确认知、共同有效管控分歧、共同推进互利合作、共同承担大国责任、共同促进人文交流。
谈及备受关注的“共同有效管控分歧”这一支柱,倪峰表示,一个国家是否能够称得上是“负责任的大国”,关键在于如何管控分歧。中美两国政治制度、历史文化、发展道路不同,存在分歧实属正常。过去几年中,中美关系因缺乏有力支撑而处于“自由落体”的状态。习近平主席正是洞悉到了这一特质,通过强调“五根支柱”,指明了中美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方向所在。中国向美方表明了通过自身努力改善双边关系的意愿,同时也督促美方及时停止自身“扩大分歧”甚至“恶化分歧”的种种举措。
马奥尼提到,两国在所有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是不现实的。但难能可贵的是,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应妥善处理这些分歧,并防止分歧成为两国关系的主导特征。在过去,美国不仅让分歧占据主导地位,实际上还想象了不存在的分歧,创造了一系列之前不存在的新分歧。因此,在新旧问题共振、真实或想象的分歧激增的背景之下,此次的中美元首会晤是双方战略需求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将利于双方在关键性议题上管控分歧。“此次会晤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点,让双方分歧得到更加明朗化的界定,并将交往重点置于共同合作方面。从这一点而言,这场会晤标志着中美关系取得引人注目的进步。”马奥尼说。
“是对手,还是伙伴”?
对于中美关系中的棘手问题,习近平主席毫不讳言。他在会晤中强调,希望美方严肃对待中方关切,采取行动,取消单边制裁,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环境。同时,会晤当晚,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提出了这样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如何让中美关系这艘巨轮避开暗礁浅滩、穿越狂风巨浪,不偏航、不失速、不碰撞?首先要回答的是,中美到底是对手,还是伙伴。这是一个根本的、也是管总的问题。同时,习近平主席鲜明地表明了中国立场:“中国愿意同美国做伙伴、做朋友。”
对此,马奥尼认为,上个阶段,中国始终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而美国却把竞争强加给了中国,采取以对华竞争为主的国家安全战略,挑起中美经贸摩擦并压制中国高科技产业,中美关系一度濒临“破局”的风险。
“毫无疑问,这场科技战争曾经让许多国际友人替中国感到担忧,一些西方政客也曾怀疑中国是否能够成功克服这些困难。然而,事实证明,在中国自身的努力以及广大全球伙伴的助力之下,这些‘遏制战略’反而更加使得中国实现了高科技产品的自给自足和更为先进的工业体系,加速了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超越其他国际企业,从而获得全球影响力的进程。”马奥尼说。
倪峰指出,长期以来,美国处于对华遏压的惯性思维之中,为此不惜动用战略“工具箱”中的所有工具对华实施打压。“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美国单方面发动对华“贸易战”得不偿失。这种趋势限制了当前美国对华战略进行调整的空间,也让华盛顿内部的友华力量被迫噤声。
赛义德提到,美国方面曾经大量通过好战的言辞与术语,如“遏制”“脱钩”“断链”“筑墙”,并采取启动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恢复四方安全对话机制(QUAD)、企图创建“亚洲北约”等措施对中国进行单边制裁、设置贸易关税壁垒来进行“新冷战”。长期沉迷于战争的美国,痴迷于在不断变化的全球形势下维持其军事、政治、金融和技术霸权,然而多极世界需要多边主义,“唯一超级大国”的时代早已结束。
“固然华盛顿方面表示,不会将针对中国的‘新冷战’模式作为其未来目标,但考虑到拜登在国际场合的言行不一已成为常态,不能排除未来美国推进这一模式的可能性。事实上,美方在会晤中所提到一些有关对华政策的主张仍然可疑。” 马奥尼说。
“这个地球容得下中美两国”
提及习近平主席在此次会晤中的一系列事关中美全局和世界和平的深邃思考和阐述,马奥尼称,这些阐述睿智而冷静,以一种令人警醒而富有深意的方式响彻在世人的耳畔:“我和总统先生是中美关系的掌舵者,对人民、对世界、对历史都担负着沉甸甸的责任”,“一种是加强团结合作“,“另一种是抱持零和思维”,“中美不打交道是不行的,想改变对方是不切实际的,冲突对抗的后果是谁都不能承受的”,“大国竞争不是这个时代的底色,解决不了中美两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这个地球容得下中美两国。中美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
此外,习近平主席也在此次会晤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内涵意义。对此,马奥尼评价到,当前的中国不仅正在国内推进一种力求最大限度保障社会公正的发展模式,也尽己所能通过自身实际行动为全球南方国家带来更多福祉,为欠发达国家仍处于贫困深渊之中的人民带去希望和光明。我从未见过其他国家像中国这样如此专心地致力于实现国内发展,也从未见过其他国家像中国这样慷慨无私地帮助他国。和平、和谐与和睦凝结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精华,也铸就了中国式现代化和全球外交事业的核心价值观。
马奥尼进一步阐述道,与中国形成对照的是,美国从根本上而言是大国竞争的产物、是竞争性民族国家体系和零和逻辑的产物,这种逻辑使民族主义、资本主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长期盛行于国际体系之中,并导致了全球战争、不平等加剧等问题。对美国而言,这一切都还未曾真正改变——它的国家思维仍然植根于零和游戏。值得欣喜的是,中国正在试图引领一个新时代。中国意识到,大国竞争不应成为我们这一时代的趋势,但在美国改变其霸权国家意识之前,双方竞争将难以避免。然而,无论美国持有何种真实战略意图,它仍然必须在许多方面与中国展开合作。
“中国作为一个非西方大国的和平崛起,曾经让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始终感到不安。然而,中国始终坚定如一地关注现代化与全球化,这一自信姿态改善了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全球治理赤字,也使大国竞争和对抗的趋势转向了求同、共进与合作。”赛义德说。
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倪峰表示,中美关系已较近几年“缓下来”,但能否“稳下来、好起来”,并达到更高一些的目标,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战略因素。从美方行动看,它未曾改变对华竞争的实质性思维和做法,竞争性仍是当前中美关系最突出的特点。不过,当前中美关系气氛的缓和,将有利于有效管控两国之间的分歧,向外界释放积极信号。纵观中美关系走过的历程,两国关系曾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临低潮,但历史上的两国最终仍能顺应大势、共谋发展,这为当前两国关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借鉴。此次会晤带来的中美关系暂时性趋稳向好,有利于化解当前全球面临的经济和金融风险,同时更让全球人民看到双方对立走向终结的可能性,这对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全球发展繁荣具有积极意义。
赛义德补充说,考虑到国际局势和全球背景,这场会晤可以被视为拜登总统任期内最重要的中美元首会晤。在俄乌冲突负面影响仍未消散、巴以冲突如火如荼的背景之下,此次会晤缓和了中美关系曾经的紧张局势,以此为契机,两国试图在文明的对话中摸索共处之道。
“目前,不能说这场会晤标志着两国关系的真正止跌升温,但升温的可能性的确存在,而且今天比昨天更大。预计明年即将拉开帷幕的美国大选可能为中美关系带来新的挑战,或为新的政治挑衅滋生机会。鉴于此,当前举行这场元首会晤有助于提前预防一些问题的发生,使双方避免陷入危险的冲突模式。总体而言,此次中美元首会晤标志着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但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需要在未来的实践中继续得到巩固。中美关系曾处在一个黑暗的十字路口,如果重蹈近年来的老路,前方的地平线将变得模糊而无处可寻。”马奥尼这样总结道。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