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数字治理能力日臻成为领导干部调查民意、研究工作的新本领,既是发展网信事业的坚强保障,也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关键一环,更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如何全方位提升干部数字治理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张紧迫而重要的“数字问卷”。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数字思维、数字认知、数字技能”。7月,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以网络强国建设新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为干部队伍数字治理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牢牢掌握数字社会新趋势
截至2022年,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同比缩小2.5个百分点。领导干部要统筹推进城乡数字化发展成果共享和全民数字素养培育,在继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同时,通过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提升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牢牢掌握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新趋势,构筑共创、共建、共享的数字社会。
第一,优化数字公共服务。党员干部要聚焦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社会普惠领域,全面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扩容下沉数字健康服务资源,持续拓展社保就业数字化服务,不断创新“互联网+公共服务”产品,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第二,推动智慧城市更新。要在不断提高智慧城市运行效能的同时,探索城市大脑和孪生城市建设,推进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更新城市线上运行系统平台,克服“城市病”,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第三,推进数字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领域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发展契机,扎实建设数字乡村,针对农村、边远、欠发达地区加速推进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消弭城乡数字鸿沟并推进社会信息公平。
紧密跟踪数字政府新态势
据《2022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评估显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为0.8119,在全球属于“非常高水平”,国际排名上升至第43名。
推动数字政府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化。各级电子政务的主管领导要直面问题,敢于打破信息孤岛、信息烟囱、信息壁垒的机制桎梏,建立健全数据资源目录、责任清单制度和脱敏管理规范。要完善国家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在确保公共数据安全的大前提下,消除“灰犀牛”信息隐患和防范“黑天鹅”安全风险,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的复用共享。
推动数字政府建设,还要坚持目标导向,推动政务平台协同化。要依据《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的数字化履职能力,把握住政府数字化转型契机,倒逼政府治理现代化,实现提质增效。领导干部要统筹协调政务信息化平台的集约整合,在安全保障、数据资源、支撑平台等方面持续强化顶层设计,并且基于“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推进网络问政、网络议政以及网络参政,形成协同治理合力。
充分把握数字经济新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据统计,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50.2万亿元,GDP占比为41.5%,为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因此,党员干部要高度重视数字经济这一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尤其是工信、政数、发改、商务等关联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挖潜海量数据和应用场景的数字意识、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数字观念、加快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数字思维,率先成为充分把握数字经济新优势的“关键少数”。
第一,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壮大数字经济新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干部队伍要着力引领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与转化应用,扶持数字企业在底层软件系统、数字新基建、信创解决方案等“卡脖子”关键环节上加大研发投入,助力“专精特新”ICT厂商向“小巨人”供应商转型跃迁,打造带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第二,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催生新业态新模式。近年来,比特币、元宇宙、ChatGPT等一大批新兴行业相继问世,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嬗变的同时,也对数字治理能力形成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领导干部要积极探索5G、工业互联网、AI、区块链、VR等前沿数字业态,前瞻性开展对搜索、电商、社交等产业资源的二次数据挖掘,为共享经济和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第三,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产业迭代升级。领导干部要积极投身“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加快数字化服务业贯穿于产业园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尤其应在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试点领域开展典型推广,实现生产经营环节和管理服务流程的数字化改造。
营造良好数字生态新趋势
第一,优化法律法规软环境。当前,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网络法律体系基本形成。领导干部要及时规范不合理的行政管理许可、资质资格事项和伦理审查规则,不断增强网络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及时效性,推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还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打击网络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营造规范有序的数字化政策软环境。第二,夯实数字安全保障。领导干部要秉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大视域,统筹好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安全之间“0”和“1”的关系,关注信息安全发展和注重网络安全宣传,搭建数字技术人才自主培养链,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安全可靠的数字生态。第三,完善数据制度体系。大数据时代,数据业已成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新型生产要素,堪称“第五要素”。领导干部在大力优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的同时,要在建立数据产权保护制度、健全数据流通交易制度、完善数据收益分配制度、强化数据安全治理制度四个方面下好功夫,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
(本文系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实现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长春行政学院资政研究部副研究员;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7号C座2-5层 邮编:100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