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公共就业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2年08月03日 10: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8月3日总第2462期 作者:胡志平 王婉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趋势,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由此,如何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增加公共就业服务针对性,推动公共就业服务高质量发展成为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

  数字赋能的三重作用

  第一,数字赋能公共就业服务,推动其供需匹配。数字技术在公共就业服务中的应用,可以打破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壁垒,满足就业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需求。实现公共就业服务的供需精准匹配,依赖对就业者需求信息进行及时、精准的收集与分析。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就业服务供给主体掌握就业者需求。

  首先,数字技术有助于精准识别就业者需求信息。数据信息本身没有价值,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借助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整理的同时,也在挖掘劳动者自身的需求和服务。这种需求与服务不断激发政府对公共服务供给政策作出适时调整,使得数据信息在公共服务政策精准调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其次,根据掌握的劳动者信息,对年龄、性别、求职需求等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建立就业信息库,有助于掌握就业需求并摸清就业情况。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使供给过程能汇集各地区公共就业服务资金、数量、服务对象等相关信息,将其集中于公共就业服务智能系统内。系统根据公共就业服务资源进行分配调整,依据需求方的个性化要求提供针对性的就业帮扶服务。

  最后,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公共就业服务信息数据进行算法加密处理,防止信息数据被篡改或丢失,能充分保障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的安全性,提升后续服务的精准供给能力。

  第二,数字赋能公共就业服务,推动其质量提升。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应用将使公共就业服务的供给方式、供给效率更为丰富与高效,从而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质量。以数字技术赋能公共就业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科学决策与质量监督,推动公共就业服务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能够提高信息传递速度,缩短信息传递时间,使各级政府、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沟通更加畅通便利,提高服务效率。一方面,“互联网+政务”与互联网就业服务平台的建立,能够充分挖掘和识别公众对就业服务质量潜在的需求。政府作为就业服务主要供给者可以通过收集到的相对客观、真实的信息做出科学决策,以保障服务供给质量与公众的需求一致,从而提高民众对就业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另一方面,随着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普及,地方政府部门也能以数据挖掘与行动预测的方式及时地监测公共就业服务质量控制流程。公众可以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小程序等方式建言献策,及时反馈就业服务存在的质量问题,使得多路径的信息交流方式易于实现,打破传统行政体制下的信息不对称。政府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把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标准、质量责任部门及绩效考核结果等信息以公开透明的方式向被服务者发布,接受民众的监督。

  第三,数字赋能公共就业服务,推动城乡就业服务均衡发展。数字技术能够在不改变农村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绝对总量的前提下,通过极低的边际成本,达到更大范围的优质资源共享,最终实现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均衡发展。

  数字中国的最高目标是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新发展阶段对数字化、信息化美好生活的需求,使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居民能够更广泛、更深入地享有数字技术带来的发展红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农村公共就业服务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高效传输、无时空限制等优势,能够使城市就业服务资源与农村地区共享,实现高质量服务城乡全覆盖。提高农村公共就业服务现代化水平,可使农村居民在现实基础服务设施条件较弱的情况下,也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优质就业服务,接受专业的就业指导与培训等服务。

  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就业服务均衡化

  为有效解决和破解数字技术参与公共就业服务中存在的矛盾和难题,推进公共就业服务高质量发展,需要借助数字化手段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就业服务的城乡均衡、精准供给与质量提升。

  一方面,促进信息互通共享,提高就业服务精准性。将各部门机构搜集的与公共就业相关信息进行集中分类整合,实现数据信息的互通共享,是公共就业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环节。

  其一,上级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全力打通公安、民政等各就业服务相关部门的数据壁垒,保证就业群体的户籍、居住地、社保等多类信息有效衔接。这样做的目的是促进各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深度激活已掌握的数据的价值,实现信息共享、部门协同,从而实现就业服务决策的科学性,提高服务的精准供给。

  其二,运用数字化技术再造就业服务流程,从传统按层级自上而下的方式下达任务到“企业—就业服务工作人员—失业人员”直接对接,实现就业群体“一体化”帮扶。通过网络系统比对就业群体的户籍、服务需求等信息,将就业人员精准定位至基层网格,通过数字就业场景应用,在短时间内为其精准匹配符合其需求的就业帮扶人员,为后续精准服务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在帮扶过程中,依托大数据技术,就业服务平台可自行对就业群体的年龄、性别、社保参保情况等信息进行比对,自动标记每位人员可以享受到的帮扶政策、这些信息将被推送至基础网格就业服务人员,使其更高效地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提供精准就业服务。例如,针对有自主创业意愿的灵活就业人群,应该开展创业课程培训,加强创业项目的指导与评估,并提供一定的担保贷款等辅助服务。

  另一方面,加强多元主体的协作供给,提高就业服务质量。采取多种方式吸引市场和社会主体参与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拓宽服务供给主体,运用数字技术增强各供给主体间的相互协作,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供给效率,对保障就业服务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其一,政府应利用现代科技的先进成果,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推进电子政务、“互联网+就业”以及政府与公众互动的网络平台建设,向就业群体公开就业服务相关政策和详细服务流程,直接听取公众的意见反馈,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

  其二,应积极吸引市场和社会主体参与就业服务的供给过程,缓解政府服务专业性相对不足、资金投入压力大等困境。运用数字就业应用场景搭建供需平台,引导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入驻,共享企业资源,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与人员优势,为就业困难群体优先安排适合的工作岗位,帮助其实现就业。除此之外,政务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就业服务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渠道,社会组织能够实时了解公众就业需求,尽其所能地提供就业服务。各地政府不仅应为社会组织提供必要的资金、场地等政策扶持,也应制定符合公共就业服务供给质量标准化指标,通过大数据技术以数据挖掘和行动预测的方式,及时地监测社会组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控制流程。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