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显著优势
2022年01月19日 09: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月19日总第2333期 作者:朱紫祎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个概念,需要学界对此进行学理性阐释。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学界在阐释这一概念时,始终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根本差别。因此,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从学理上诠释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时代命题,且至关重要。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对西方资产阶级文明观的根本超越。从实践的观点出发,马克思与恩格斯将文明理解为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基础上的组织形式与发展成果,将文明的进步理解为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并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透视人类文明的整体进程。与社会形态的历史演进紧密联系,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变革会生成不同的人类文明形态。诞生于西方的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就是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共产党宣言》与《资本论》及其手稿中,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私有制的制度内核与资本剥削劳动的动力基础,揭示出资本主义文明无法始终占据人类文明制高点这一历史界限。依据生产方式划分人类文明的历史阶段,使得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既扬弃了单线程的文明进化论,也为超越资本主义文明与建构人类文明崭新形态提供了合理解释。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继承与发展。在人类文明发展的特定阶段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存在着不平衡的发展状态。其中有的文明滞后于人类整体文明进程,有的与整体进程保持同步,也有的领先并超越整体进程的特定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公有制为主体这一制度优势,能够让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享有文明成果,因此超越当前人类整体文明的发展阶段。虽然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但不能以资产阶级思想家宣称的文明无优越论来模糊不同文明形态在发展程度上的差距。文化、宗教、习俗与环境等,并不是衡量一种文明形态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准。我们在独立探索中建构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以及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彰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三种优势

  按照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科学构想,共产主义文明将在使人类摆脱自然从属地位的同时不再受经济关系的奴役,不再以实现物的价值为目标,而是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状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创造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正在将这一科学构想逐步变为现实,从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车轮。无论是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态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快速发展,还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都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优越性的有力证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显著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

  全面提升“五大文明”的现代化道路。资本主义文明创造出的巨大物质财富并没有带动社会文明程度的整体提升,文明成果被少数剥削者攫取,无法惠及全体劳动者,造成了人类文明整体进程的偏离与逆转。立足新的发展方位,中国走出了一条与西方资本主义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一方面,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化解“成长的烦恼”,补回了资本主义文明现代化建设那“失去的二百年”。另一方面,为了超越资本主义拉大贫富差距与破坏自然环境等文明弊端,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到和谐社会的科学构想,从生态文明、社会文明理念的提出再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大文明”的全面提升,中国在实践探索中丰富完善了人类文明形态的系统构成。从“久困于穷”到全面小康,从“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到多个世界第一,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并以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同时,我们仍面临严峻的风险挑战。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制度优势,是我们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的重要保证。

  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与治理理念。资本主义文明将人作为发展的工具,通过剥削劳动阶级创造文明。如何从现实的人出发,满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与美好生活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向马克思主义政党提出的时代课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人民的幸福通过辛勤劳动来创造,这是一种人民通过奋斗追求幸福的文明新形态。我们党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根据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文明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可以说,正是如此,在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这次大考中,我们交出了人民至上的优秀答卷。

  倡导全人类共同进步的价值依归。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从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完成“凿空之旅”,再到郑和七下西洋开拓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明,多彩文明及其友好交流一直是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虽然资本主义文明形态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人类各种文明在空间上的并置,但因其采取强制性手段、出于瓜分霸占地球的目的,文明间的和平交往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少得多。中华民族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极大地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霸权逻辑,打破了不合理的文明格局,改变了现代世界“资强社弱”的基本样貌。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坚持多边主义,反对零和博弈、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本着为全人类负责的态度,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

  虽然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但中华民族5000多年灿烂的文明史从未中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独立探索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遵循人类文明建构的基本规律,同时符合世界文明交往的必然趋势。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以奋斗姿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以开放心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并以饱满状态勇于担当、同心协力应对全球性风险和挑战,必将为人类文明共同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