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冬,陕西省西安市郊区山门口公社(今西安市雁塔区电子城街道办)北沈家桥村的杨东峰在村西平整土地时,无意中用铁锨挖出了一个拳头大小的金属疙瘩。当他把外面的泥土弄掉之后,发现是一件动物形状的铜质器物,有头有尾有腿,样子像猫又像虎。于是,杨东峰就把它放在衣服口袋里带回了家,想拿去当废铜卖。但废品收购站的人说这东西太轻,值不了几个钱。杨东峰只好把它拿回家,随手扔在自家院中。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这只“铜老虎”整天被孩子们拿来做游戏。
这个小铜块被孩子们玩得时间长了,上面的泥土渐渐脱落,可以看出这是一只老虎的形象。后来,杨东峰发现“铜老虎”身体上渐渐露出了金黄色的文字。杨东峰想弄清楚这个东西的来历,就揣着这件神秘器物来到西安市文物商店,文物商店的人员无法鉴别这个器物,就让他到博物馆看看。
1978年11月30日,杨东峰来到了陕西省博物馆(今陕西历史博物馆),考古专家戴应新接待了他。戴应新仔细研究了“铜老虎”身上的铭文后认为,这是一枚战国时代的虎符,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稀世珍宝。
这件虎符为左半符,虎作走形。根据其出土地名称,专家将其命名为“杜虎符”。符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正面突起如浮雕,背面有槽。虎身有错金铭文9行40字,做法是先镂刻阴文,再将金丝嵌入阴文之内,平整后打磨光亮,虽历经两千多年,仍光彩熠熠。字体大多为小篆,规整挺秀。
铭文大意为:这个兵符,右半存于君王处,左半在杜地的军事长官手中,凡是调兵超过50人,杜地将军的左符须与君王的右符契合验证无误,才能调兵行动。但如果遇到点燃烽火紧急情况,可以不必会合兵符,即可行动。
从铭文看,这件虎符被掌握在杜地的军事长官手中。杜,即周代的杜伯国,秦武公十一年(前687)成为秦国的杜县,在距虎符出土地北沈家桥村约两公里处,如今还有“杜城村”村名。杜虎符出土地名为“南关道”,是北高南低高约两米的缓坡,符出土于坡坎半腰,距地表30厘米,当时地面上还散落着不少秦汉绳纹瓦及陶容器碎片。
杜虎符被发现的信息于1979年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罗福颐等专家提出质疑,认为杜虎符系伪作。为此,戴应新专程到出土现场作了详细调查,找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专门撰文回答了有关学者的质疑。陈尊祥也撰文对罗福颐《商周秦汉青铜器辨伪录》中的几点论据进行了反驳。
关于杜虎符的铸造年代,马非百认为惠文王更元是称王的结果,而此前的十三年皆称君,杜虎符铸于此间;陈直认为,符上的“君”为始皇弟长安君成蟜,此符当为始皇八年以前之物,与新郪符时代相当;朱捷元认为在秦惠文君称君的十三年间,即公元前337年至前325 年;胡顺利认为在惠文君称王前的十二年内;曾维华认为杜虎符铸造年代的下限在惠文君十三年四月戊午,即公元前325 年四月戊午日为妥。2018年,《国家宝藏》栏目对杜虎符进行了重点介绍,使杜虎符再次成为公众瞩目的青铜国宝。
“符”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一种信物,一般分为两半,两半相合,就能作为办理某类事务的定约和践约的凭证。现代汉语中,“符合”一词即来源于此。战国至秦汉年间盛行虎符,地下出土和文献记载颇多。虎符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兵遣将的信用物,多为伏虎形。《史记·孝文本纪》载:“九月,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张晏云:“符以代古之理璋,从简易也。铜,取其同心也。”
虎符最初用青铜制成,从汉开始至隋代以前,则为铜质,骑于中缝,只有合符后,文字才可通读。后来,兵符的形状有所变化,不再是老虎形状,而是改为麒麟的形状,唐代则改用鱼符或兔符,后又变为龟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代则用虎头牌,明清时逐渐演变成令牌。至此,动物形状的兵符退出了历史舞台。
虎符的收藏和拓本较多,如清代张燕昌《金石契——附石鼓文释存一卷》录乐安王、临袁侯符各一枚;吴云《两罍轩彝器图释》录张掖虎符、晋城邑虎符各一枚;刘喜海《长安获古编》录有汉广阳虎符;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录南郡铜虎符、新莽武亭连率虎符各一枚;翁大年《古代兵符考略残稿》录汉上党守虎符、汉东莱太守虎符、汉酒泉太守铜虎符各一枚;施蛰存《北山集古录》录汉上郡太守虎符一枚;罗振玉《历代符牌图录》录有汉桂阳太守虎符、汉常山太守虎符、汉张掖太守虎符、汉渔阳太守虎符、汉长沙太守虎符、汉东莱太守虎符、汉广阳虎符,及新莽厌戎郡虎符、河平郡虎符、敦德郡虎符等;王国维《观堂集林》录有秦阳陵虎符、秦新郪虎符;马衡《北魏虎符跋》列有八件,可惜未见实物图形。
新中国成立后,各地也发现了不少秦汉时期的虎符,如秦金虎符、汉杜阳虎符、汉齐郡太守虎符、西汉堂阳侯错银铜虎符、西汉鲁王虎符等。
(杨曙明 文/图)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7号C座2-5层 邮编:100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