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在临沂举行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科学
2019年04月26日 09: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1月27日第1339期 作者:张君荣 访问量:

  11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在山东省临沂市举行。此次论坛主题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数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百位学者参加会议,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王利民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历史性变革,准确刻画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的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根本基础、制度保障、基本内涵、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基本方略方面得到全面、系统的巩固和升华,中国共产党得到了革命性锻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救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障了改革开放的正确航向,习近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拓展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代表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境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将在相当长时期内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和理论创新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典范,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九大报告所强调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方略做出全面概括,是构建当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指导。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不断加深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以打造标识性概念、设置创新性议题这两个抓手来办报、办刊、办网。我们要努力设置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呼吸、共命运的创新性议题,打造深刻反映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标识性范畴,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是引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新的一个重要的学术品牌和传播平台,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临沂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术平认为,此次论坛汇集了全国著名高校、社科院、社科联等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的最新学术理论研究成果,对于更好地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将结合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充分吸收借鉴本次论坛的优秀成果,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应用对策性研究,进一步加强智库体系建设,为实现“走在前列”目标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聆听时代的声音 推动理论创新

  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张述存从建设新型智库的实践出发,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总结了三点经验。第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刻认识自己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强化责任担当。第二,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推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第三,注重从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念。致力于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致力于研究新时代、新征程的重大战略问题;致力于前瞻性、针对性地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热点与难点问题的解决思路。

  针对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遵循的基本路径,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甘晖谈了四点建议:一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航标;二是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基本思路精准研究,推动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三是概括有规律性的新实践;四是必须注重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包御琨从社科联作为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实践的平台角度,谈了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过程中的一些实践经验。一是坚持理念先行,引领智库发展;二是组建机构,制定目标任务;三是选聘专家,纳贤引才聚智;四是建立机制,规范运行管理;五是积极探索初步评价体系。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陈玮认为,建设新型智库,需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针对地方特色的研究体现专业化高端智库水平,依托专业高端智库平台推出专业化高端智库报告,切实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与范式在世界治理方面日趋失效,中国的和平稳定发展越来越吸引着世界目光,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智慧越来越受到世界的注目。在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席光看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构建必须要顺应新的时代需求,体现伟大的实践,涵养伟大的理论。正如西南民族大学校长曾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所言,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必须符合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世界发展潮流,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立足当代中国实践,面向当代中国问题。

  话语体系的构建,成为学者讨论最多的议题之一。在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韩东育看来,这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致广大而尽精微,努力做好全面而细致的工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张新民认为,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我国“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经济、网购更是成为向世界各国展示中国实力与形象的新名片。学术研究与社会发展实践息息相关。从事微观研究的学者,也应努力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积极提升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

  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江苏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德海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事业也同样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历史意蕴的“起点”,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坐标;作为研究意蕴的“起点”,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逻辑;作为发展意蕴的“起点”,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境界。

  在作论坛总结时,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吕薇洲谈了四点体会。第一,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第二,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第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第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秉持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新的实践要求,及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论和思想,提升中国在学术思想和学术话语上的原创力,为发展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发起创办,已连续举办11届。

  

责任编辑:常畅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