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马克思哲学青年学术论坛在南京举行
2019年04月24日 08:4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4月24日第1680期 作者:记者李潇潇 王海锋

  本报南京4月23日电 (记者李潇潇 王海锋)面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需要青年一代哲学研究者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中确立研究方向和研究进路,推动富有思想灵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场,为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而努力。4月21日,主题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进路”的“首届马克思哲学青年学术论坛”在南京大学举行。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异宾提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需要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是对认识论问题作出新的理解和阐释;二是要基于现有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国外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等在内的数据库建设,细化研究这些经典文献所包含的问题,提出学术新发现。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审孙麾认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应该在尊重学术的前提下,展开批判性的对话和思想交锋。当前我们的研究依旧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研究方式,一是重组文本的解读方式,二是追随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应和方式。我们要在现实问题的关注中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作出原创性贡献。

  与会青年学者从不同研究领域出发,主要讨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基于马克思哲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赋予其时代性的内涵,如马克思的“抽象劳动概念”、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的生产总体辩证法、马克思的劳动所有权原则、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思想史路径、马克思的历史实践观、马克思“使用价值”的当代社会批判效应以及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希腊传统等。二是从具体文本切入,以问题为着眼点,彰显文本的时代价值,如对《资本论》的哲学与实践唯物主义的再建构问题、《共产党宣言》对启蒙政治的批判问题、《资本论》中的“价值形式”问题等进行了深入讨论。三是呼应时代现实问题,将现实中的问题转化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问题,如关于马克思哲学与人类文明新类型的讨论、对中国道路与文明新形态的反思、对马克思历史道路理论的阐释、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态势的把握、马克思对中国问题的讨论等。

  与会青年学者一致认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必然依赖于基础理论研究,在世界眼光与中国问题的聚焦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原创性与方法创新,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品格和当代意义,为中国理论的构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思想智慧。

  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承办,国内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众多青年学者与会。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7号C座2-5层 邮编:1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