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选萃
2019年07月08日 09:3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9月26日第361期 作者:录音整理 李文珍 曾江 图片 曾江 司力 访问量:

  9月14日,来自国内重要人文社科期刊的一百余位社长、主编及行业内研究人员齐聚沈阳,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辽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社会科学辑刊》编辑部承办的“首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与会代表就“建构面向世界的学术期刊与学术评价机制”、“学术期刊如何加强自律 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学术期刊在学术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及机制”等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现摘录部分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坚持学术期刊的中国特色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 王利民

  本次论坛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社科院系统、高校办刊系统的会合,我们共聚辽宁省,共话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未来。本届论坛主题探讨深入、反思业界问题客观,特别是对学术评价机制的探讨,比已有的探讨要有远见和理性得多。大家既承认评价体制的合理性,也分析了它的局限、不足之处。

  事实上,来源于汤森路透的这套SCI、SSCI评价系统,刚开始只具有统计功能,慢慢才演化出评价功能,这种评价客观上对学术刊物有影响,但主观上也有商业诱导的成分,更有西方话语权掌控的考量,同时也反映了近20年来西方学术界或大学以论文进行学术评价的发展趋势。

  我国现有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类期刊,并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区域研究杂志,事实上,代表和反映了我国人文社科期刊整体面貌,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一笔特别宝贵的财富,这笔财富不能丢。综合类期刊更强调问题导向,问题导向的落脚点在学科发展方向和对学术的引领上。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期刊专业编辑队伍的议论较多。西方国家确实是匿名审稿,但是到底有没有专业编辑队伍?有,它是分散在各个大学,由大学的教授来承担编辑功能。教授一旦被聘为名杂志的编辑,一般可同任职的学校商量,少上课、多拿课题经费、多出差。所谓西方国家“没有专业编辑”是没有“专业编辑”这个人,但专业编辑的功能一直存在着,该功能在西方国家跟中国完全一样,就是控制刊物导向和趋势。

  关于期刊定价问题,西方国家实行差异化定价策略,根据阅读者的人数和流量来定价,一本杂志销售给机构和销售给个人,定价并不一样,卖给个人10美元,卖给社区图书馆20美元,卖给大学图书馆40美元,卖给著名大学的图书馆可能是70美元。越是有名的杂志,价格差异越大。这也是尊重版权的表现。

  无论东西方国家,公共产品的提供都含有公共财政补贴,或者补给消费者,或者补给生产者。在西方国家,财政补贴给图书馆用来购买高价杂志,财政养着图书馆和为图书馆消费者提供福利。但在我们国家,财政补贴给期刊出版单位,所生产的期刊低价卖给公共图书馆,卖给公共图书馆的期刊定价和卖给个人的期刊定价是一样的。这是两者的差异所在。

  这次论坛还讨论了自律问题,也就是如何从刊物自身、内部提高办刊质量。《中国社会科学》实行双盲评审制度,而且从今年开始公布《中国社会科学》编辑档案版,把已刊发稿件的一稿二稿三稿、一审二审三审的意见,以及匿名审稿人与作者间的多次非直接往返的修改记录,编辑成档案版公开。这是我们自律的举措之一。

责任编辑:陆畅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7号C座2-5层 邮编:1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