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第三届“世界华文学术名刊高层论坛”在温哥华召开 推动华文学术期刊走向世界
世界华文期刊发展迎来新篇章。加拿大温哥华当地时间8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加拿大西门菲沙大学林思齐国际交流中心协办的第三届“世界华文学术名刊高层论坛”在温哥华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创新与引领:全球视野下的学术期刊评价”,来自加拿大、美国、新加坡和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澳门等地的华文学术名刊主编30余人,围绕主题展开了丰富的探讨和交流。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余新华,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负责人、《文化中国》总编辑梁燕城主持会议。
余新华在致辞中提出,学术评价是对学术研究的引领,是学术期刊的重要使命。学术期刊的权威性,不仅在于刊发了高端、前沿、大气的学术成果,更在于引领学术研究的前进方向,推动学术研究走向深入,为人类进步提供伟大的精神力量。本届“世界华文学术名刊高层论坛” 将主题定为“创新与引领:全球视野下的学术期刊评价”,旨在与全球华文期刊界同仁一起,共同探讨学术期刊评价在学术发展中的作用与机制,应对新挑战,实现自我超越;通过建立面向世界的学术评价体系,推动华文学术期刊走向世界,塑造华文学术期刊在国际学术界应有的地位和尊严。
海外华文媒体向世界展示中国风采
梁燕城在主题发言中介绍了创办《文化中国》的理念。他提出,今年恰逢文化更新研究中心、《文化中国》期刊创立20周年。作为海外华文研究机构和期刊,力图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向西方世界展现中国的真实现状,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
澳门理工学院《澳门理工学报》总编辑刘泽生在回顾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学术期刊的变迁后谈到,中国的腾飞是世界华文学术期刊发展的强大依托。进入21世纪,海外华人的华文事业正出现新的曙光,为华文学术期刊,尤其是华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中国文化需要“走出去”,中国的学术期刊更需要“走出去”。《华夏学术》主编高瑞泉则认为,人文学术的内容有更深的文化内涵,因此如何建立与海外学术相连的规范不能简单而论,更不能用某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他认为中国30多年以来的学术发展和积累,已经为中国学术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副主任游俊豪以《华人研究国际学报》创刊历程为例,探讨了海外华人学术期刊如何为了推动研究领域而设定办刊宗旨与理念,以及在经历变迁后如何坚守全球的格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人文学院教授吴琦幸则全面回顾了华文媒体从19世纪中期至今在北美的发展路径和五次重要转型,并提出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华文媒体已经呈现出一种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即从仅有当地华人阅读的小型报刊成长为北美地区主流媒体十分关注的对象。这些华文媒体以特有的方式,不仅及时地向华人世界传递信息,也更加全面地将中国的面貌呈现给世界。
构建世界学术评价体系
在构建世界学术评价体系的过程中,依据何种原则至关重要,有学者提出需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华文学术期刊在应对期刊国际化的进程中,应借鉴国际学术规范,但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宗旨,用自己的眼光,制定切合自身实际、满足自身需求的学术评价标准。二是要始终有明确的依托。华文学术有悠久而宝贵的传统,它始终依托于共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有一个现实的、基本的承载主体,有面向未来的共同诉求。对此我们要有更加明确的自觉。三是要保持后来居上的自信。当今世界学术发展的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变则通,通则久,变化就有机会。我们要在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上,坚持科学性原则,主动应对,因势利导地推动适合自身需要的学术评价标准、活动方式的革新与创新,有效推动华文学术事业的发展。有学者强调,华文学术期刊的职责与愿景就在于通过自己科学有效的评价活动,沟通学者与读者,沟通研究与社会,沟通中国与世界,沟通历史与未来,让华文世界为人类多姿多彩的文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与会学者高度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在确立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评价体系方面所作出的卓有成效的探索,认为这些探索极大深化了我们对理论引领与学术本位、立足中国与走向世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文献评价与社会评价等一系列重要关系的认识。学者们希望这些探索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推动构建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占领学术评价的制高点,有效引领中国学术的繁荣发展,推动中国学术健步走向世界。
“世界华文学术名刊高层论坛”是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年度重要项目,其前身是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2008年发起并举办的“两岸四地学术名刊高层论坛”。首届与第二届“世界华文学术名刊高层论坛”分别于2012、 2013年在莫斯科和悉尼召开,开华文学术期刊全球联合之先河,为全世界范围内的华文学术期刊交流与合作建立制度化的交流机制。本次论坛主办方之一的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文化中国》杂志社成立于1994年,旨在透过学术与文化对话交流,研究中国当代文化最新发展的脉搏,以探索其未来动向,同时促进其与西方当代文化思潮的交流和融合,以期形成中西文化的互相理解。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7号C座2-5层 邮编:100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