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对城市空间人文性维度的忽略或简化,当代城市建设中的重塑空间往往会陷入缺失文化根性与情感认同的现实困境。梳理海德格尔、诺伯舒兹等对“场所”概念的提出和衍生,探讨从“空间”到“场所”的认知视角转化,对于更多维地理解城市及其空间再生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场所”概念引导我们以一种更具整体性的眼光把握城市及其空间;其次,“场所”概念凸显了地方性文化知识体系在空间更新中的重要性;最后,“场所”概念鼓励了一种关注城市日常生活的城市空间再生观念。
关键词:城市 空间重塑 文化再生 场所
作者王淑娇,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北京100101)。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