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乡村韧性治理
2023年08月08日 16:3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8月8日第2708期 作者:胡雯 芮国强

  作为一种新型治理理念,韧性治理更加关注乡村在应对风险或遭遇风险之后自我调适和主动恢复的过程,聚焦全过程追溯以强化乡村风险防控能力,突出网络化协同以整合乡村集体行动资源,秉持整体性机制以稳定乡村空间发展秩序,对于提升治理效能以助力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以及5G等为核心的数字技术不断向乡村场域渗透,赋能乡村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干预和内生性风险的复合型、不确定性。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在重塑科层结构、优化要素配置、创新产业发展以及增赋个体权能等方面的优势,强化乡村治理的结构韧性、过程韧性、功能韧性以及价值韧性,通过多维韧性治理体系的全方位构建来更好地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

  数字技术重塑科层结构以生成结构韧性。数字技术的嵌入解构了行政权力的专断性,改变了传统乡村“中心—边缘”的科层式治理结构,使得跨部门合作、跨层级联动以及多主体共在成为可能,进一步夯实了乡村治理的结构韧性。首先,数字技术的应用使乡村治理主体从一元单向走向多元互动,利用大数据共用共享的优势构建多维信息交流传递机制,深化组织间的横向协同和对治理终端信息的获取,形成多元行动者的组织化统合、点对点链接的风险信息匹配的治理格局。其次,通过数字技术以联通行政层级之间的数据传递,形塑着涉农业务领域内不同层级部门间纵横贯通的治理交互关系网络,保证乡村治理目标在层层传导及执行转换过程中的兼容与衔接,避免因层级断裂而引致治理效能衰减。最后,依托技术工具搭建乡村治理的数字化虚拟空间,实现乡村多元主体尤其是农民主体的跨时空、跨地域参与,并利用大数据量化分析技术以寻求利益最大化的集体行动,纵横交错的主体结构与行动网络共同赋予了乡村以韧性治理的潜力和能力。

  数字技术优化要素配置以实现过程韧性。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以整合数据资源、统筹数据管理以及规范数据应用,为乡村韧性治理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尤其是以技术嵌入完善乡村治理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及纠偏的全流程机制,进而强化乡村治理的过程韧性。一是要应用数字技术对乡村整体发展态势进行监测预警。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深度学习,全面梳理村域治理的潜在风险点,结合相关算法模型进行乡村安全运行状态的动态监控和实时预警。二是要应用数字技术精准分析研判涉农问题。依托村域事务大数据监测平台,综合采用“技术+人工”和“内部+外协”的分析模式,系统开展涉农风险的精准研判和智能分析,为村治主体做出科学合理的行动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三是应用数字技术跟踪评估乡村治理效果。不仅要在乡村治理实践过程中对执行效果进行持续性跟踪,并根据预期性目标进行及时纠偏和动态调适,更要在风险发生后积极应用数字技术进行修复资源的优化组合和灵活调配,进一步明确乡村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提升乡村治理的韧性水平。

  数字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以强化功能韧性。韧性治理是一种具有高度可持续性的治理模式,其可持续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村场域内部各种物质要素的功能实现。因而乡村韧性治理就需要有经济产业作为支撑,借助产业经济发展的成果强化多维功能韧性,以形成对乡村治理韧性的有效反哺。一方面,要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农业现代化转型,通过科技创新将农业全产业链进行重组和整合,促进乡村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效率提升,并以推进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抓手,促进乡村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下乡促进农村电商产业的发展,不仅要鼓励小农户积极参与线上农产品的直播营销,更要引导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对农村电商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聚合。另一方面,要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现代化转型,依托互联网平台和“数字+文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对乡村本土文化因子进行有效性提取与数智化重构,引导乡村文化产业链向更高端层次延伸递进。文化要素的可循环利用和高附加值特性,决定了发展数字文化产业能够突破乡村有限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从而进一步强化乡村经济韧性。

  数字技术增赋个体权能以深化价值韧性。乡村治理具备韧性的一个关键前提是农民具有采取集体行动修复乡村问题的设施基础和能力素养。具体而言,一是要多维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夯实乡村韧性治理的“硬件底座”。聚焦实现网络核心设备的普及化接入和信息服务设施的全方位覆盖,不断提升乡村光纤网络的数字承载力,保障村民在涉农信息获取、涉农事项参与,以及惠民政务代办等方面的可及性。二是要强化农民的话语表达权能。通过现代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话语体系重塑,为乡村不同治理主体的话语博弈和利益对话提供有效空间,在扩大对乡治事务协商参与的同时,更形成对乡村数字弱势群体话语能力和参与权利的有力保护。三是要培育农民的数字素养。为了使农民以一种更高效、更合规的方式参与治理实践以共同应对乡村潜在风险,有必要建立系统化的数字素养培育体系,使村民具备熟练应用数字化设备以抵御乡村风险冲击的能力,可持续地释放乡村韧性治理势能。

  (作者系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府治理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