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中国民主话语与实践的统一
2021年11月17日 09:4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1月17日总第2289期 作者:陈承新

  民主话语创新一直是中国政治学的一大重点。如何准确概括和表达中国民主的特点,回答“中国民主是什么”,构成了中国政治学人思考的焦点,并围绕“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等话语展开了丰富的研讨。其中,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了中国民主话语与民主治理的统一。

  群众路线的思想内核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有着清晰而独到的群众观理解,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列宁结合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不是一个党所能实施的。只有千百万人学会亲自做这件事的时候,他们才能实施社会主义。”联系群众,成为先进组织带领群众前进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群众观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发展实践,确立了群众路线这一根本工作路线。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总结出了“群众路线”这一法宝,也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基本工作框架是:“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群众路线的经典表述与方法论要点阐释,后续群众路线的践行发展都是在这一认识基础上展开的。

  改革开放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阐释了群众路线包含的两方面意义:一是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任务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幸福;二是党的领导正确与否取决于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这一解读进一步抽象和提炼了群众路线的要义,强调了对人民群众自我管理的信任和支持,并用群众路线的逻辑将党的领导和党的宗旨统合在一起。

  面对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各路思潮纷争和市场经济对于党政干部的冲击,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事业的阶段性特点出发,将群众路线作为厘清干部对改革发展的认知迷思、教育动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整风着力点。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更多地从强调人民群众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角度,认识和看待群众路线对于保持党性和推动发展的意义。

  从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性特征急剧改变,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性变化,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国内外“两个大局”,进一步强调了群众路线方法论在政治制度架构中的全过程体现与贯彻落实,将群众观和国家治理联系贯通。当前以及下一阶段,实现中国梦是党带领人民开展治理重点的外化形式,核心依然在民心。从这一意义上理解,当下的群众路线实践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关系、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

  群众路线对民主治理的价值不断突显

  回顾中国共产党人在各个时期对群众路线的论述,“群众路线”实际上揭示了共产党的主要思想、路线、方针的实质,明确了党的基本职责以及党最基本的领导方式与工作方法,并借助这样的规定,贯穿点明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性关系。换言之,群众路线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种基本方式。

  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调整,群众路线的内涵也在不断演进和丰富。新中国成立前后主要侧重工作方法,到中共八大时开始侧重发展民主制度。改革开放以后,对权力的正当性、归属、结构等问题的反思成为重点。当前,群众路线作为回应改革难题,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迭代更新执政框架的战略意义更趋突显。这表明,群众路线对于民主治理的价值不断突显。

  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坚持群众路线,是发展和完善政治体制的现实需求。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执政为民,将群众观和国家治理联系贯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爱国统一战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这一话语表述及其内容阐释,本质上是在四大基本政治制度的体系架构和调整完善中,赋予了理解和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是对群众路线在依托政治制度开展国家治理过程中发挥重要方法论功能与民主治理作用的强调。

  贯彻群众路线的治理实践

推动民主话语创新

  中国的民主,归根结底是内生性的民主。长期以来,中国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发展自己的民主,在合理借鉴其他文明政治发展成果的同时,既把握长期形成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又注重长期积累的政治原则和制度经验,以观照国家发展的现实要求、聚焦解决现实问题,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独具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贯彻群众路线的治理实践又进一步推动了内生性民主不断创新话语表述,大量生动贴切的民主话语在不同场合和层级得到传播。

  贯彻群众路线的治理紧扣广泛性、真实性和有效性的统一,突显中国民主是强调人民主体实践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民主是旨在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广泛权利的民主,是融合了各种样态和手段的全领域、全链条、全流程的民主。人民民主以全过程的表现形式,保证人民意愿的代表性和真实性,体现人民利益的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

  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讲求“一个都不能少”。一是民主主体和领域“一个都不能少”。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将“全体人民”都纳入民主过程的民主,注重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脆弱群体、边缘群体参与渠道的问题。全过程人民民主,也是涵盖国家政治社会生活各方面,大到国家立法,小到家长里短,人民都可以通过民主的方式加以解决。二是民主环节和流程“一个都不能少”。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链条齐全、环节完整的民主体系,从立法、行政到社会生活,从中央、地方到基层,都建立了或正在不断拓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运行机制,涵盖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过程,以实现所有民主环节一个都不少,使得过程民主和结果民主、形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相统一,实现了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全覆盖。全过程人民民主,更是讲求流程闭环的民主,为保证群众路线的起点和运行过程相统一,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有机统一于中国民主政治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既有民主投票,也有票决后的治理,形成民主程序的闭环,贯穿人民日常政治生活实践全过程。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