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迈进
2024年09月19日 14: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9月19日第2979期 作者:本报记者 孙美娟 段丹洁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9月9—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

  连日来,全国教育界热切关注全国教育大会,通过多种途径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家一致表示,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干奋进、笃定前行,为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掀起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热潮

  9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召开“深化教师教育改革 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座谈会,共同探讨新时代新征程上优化教师教育发展的新路径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

  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王嘉毅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全面总结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格局性变化,系统阐释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深刻阐述教育强国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系统部署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让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他表示,师范院校是教师教育的主力军,是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主阵地,在提升我国教师队伍质量、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正确处理好建设教育强国中的“五个重大关系”,努力建设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的教育强国。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提出,立足重要战略发展期,部属师范大学要在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全局中找准推动高质量教师教育发展的坐标,在强化对接性、开放性、先进性上下功夫,实现办学治校水平持续跃升,以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是建成教育强国的关键发力点之一。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夏立新认为,要持续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涵养高尚师德,激发学生动力,增强学科内涵,提升教学能力;以“数据驱动、融合创新”为目标,开辟教师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教师教育发展新优势。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忠军建议,“探索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要在加强创新型教师培养、拓展服务基础教育深度广度、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等方面持续着力”。

  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就是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

  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把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篇的丰富发展,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作为2024年全国“最美教师”代表,山东大学考古学院院长王芬说:“我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这是教育工作者的无上光荣,也是对我们的巨大鼓舞和有力鞭策。”王芬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努力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继续扎根田野考古,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在科教深度融合、多学科交叉融合上下功夫,为培养国家需要、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贡献考古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校长邢锋说,我们要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因应时代变化与发展需求,形塑新的教育理念、运用新的教育手段、营造新的教育生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关键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山东大学党委书记任友群表示,立德树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构建学段衔接、内容丰富、载体多样的一体化德育体系,加强“五史”教育,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加快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表示,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多语种+”战略,深化以“跨、通、融”为核心的教育综合改革,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卓越人才,以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

  加速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司林胜表示,下一步,将全面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充分尊重和彰显学生自主选择权,强化有组织的教研和科研,系统推进科研、人才、评价、绩效等各项配套保障改革,切实增强学校治理能力和办学实力。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表示,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着力构建“大思政”格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厚植家国情怀的未来领军人才。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坚定决心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以高质量发展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强国,强在底色;教育强国,强在自信。受访学者一致认为,只有坚定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到教书育人全过程,才能培养出引领创新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服务国家发展、满足人民需求的教育强国之路。

  (本报记者张清俐、查建国、陈炼、李永杰参与采访)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