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的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坚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咬定目标不放松,敢闯敢干加实干,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这一重要论述为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明确了根本遵循、重要目标与前进方向。
彰显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战略地位
研究东北全面振兴问题,要有大格局、大视野,应当从国家发展全局、从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视角,正确认识和把握东北全面振兴所肩负的国家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这就从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提出要求和期许。
一是在国防安全方面,既要依托国防科技工业重要基地的比较优势,加快打造现代新型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又要科学统筹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加快形成军民融合发展新格局,稳步提升国防安全保障能力。
二是在粮食安全方面,要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有效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高质量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摆在首位。
三是在生态安全方面,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东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筑牢东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
四是在能源安全方面,加快中俄能源合作东北大通道建设,促进东北传统能源化工体系的转型升级,同时加大东北地区光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构建现代新能源产业体系,强化能源安全保障。
五是在产业安全方面,依据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在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中做实做优做强实体经济,持续提升东北地区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巩固产业安全基础。
基于东北优势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其关键在于创新驱动发展。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深刻改变和影响产业结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也正在重塑,东北地区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攻关期。在这一历史性交汇时刻,应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
在推动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需要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战略性产业培育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为切入点,以智能制造为先进制造业装备基地、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和研发基地的主攻方向,促进信息技术向制造业各个环节渗透,推动东北地区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要手段,引导东北制造业朝着分工细化的方向发展,延长制造业产业链条,形成产业融合发展生态,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加工服务型转变。
进一步来看,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是在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上实现的。其一,不是在老工业基地原有基础上的简单恢复和重振,而是产业基础能力再造、经济创造力重塑和新旧动能转换。其二,不是继续发展与传统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旧经济,而是发展基于创新和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并与新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新经济,以及由新经济改造的传统经济形态。其三,不是在传统产业体系的基础上做产能的调减或扩张,而是把产业结构调整嵌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去,进而重建产业生态,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其四,不是仅仅在原有的微观基础上通过与现代技术手段结合实现生产形式的变革,或在原有生产关系基础上实现要素资源的重组,而是通过对原有微观基础的生产关系进行变革,使之形成新生产关系并与新质生产力结合形成新生产方式,或在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下探索新生产方式。其五,不是简单通过制定实施优惠政策、特定差别化政策和要素资源流动型开放来招商引资,而是通过建立普惠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制度规则,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一直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微观主体,也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客观地说,国有企业并非天然低效率、缺乏创新动力,关键是要有激发活力和形成竞争压力的体制机制与环境。基于此,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要通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东北地区国有企业,以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振兴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对于东北地区来说,受制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国有企业未能与地方经济形成市场化、社会化的分工联系和协同机制,未能形成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大中小企业协作共生的良好产业生态,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正因如此,有必要将做强做优做大中央企业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完善利益联结共享机制,打破在地央企与地方国企及民营企业的协同发展难题,为高质量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提供新的突破口。
培育东北地区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北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在我国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这一重要战略定位对于充分发挥东北地区的政府与市场作用提出更高要求。
一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引导、调控和监督作用,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将简政放权、法律体系构建、信用体系建设、服务平台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结合起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三是加快建设统一的市场体系、完善的要素市场、规范的市场秩序、健康的产业生态和社会化服务平台,消除影响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和公平竞争的壁垒与障碍。四是在政策设计上避免出现对冲效应,激励政策走高限,约束政策走低限;在政策执行上避免出现“政出多门”现象,做到政令统一。五是保护和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积极再造微观主体,形成与新生产力相适应、与新生产关系相协调的新生产方式。
需要强调的是,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绝不是在封闭经济条件下的振兴,而是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全方位振兴。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缘政治格局,进一步要求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应在东北亚地区和平发展,特别是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互利共赢的大环境中进行谋划。
第一,紧紧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发展机遇。RCEP协议的正式生效,将加快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一体化进程。东北地区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推动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推动自身产业结构从工业生产向加工贸易转变,推动相关企业由关注内需向内需与外需并重转变,培育东北地区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第二,紧紧抓住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机遇。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面向俄罗斯远东地区开放的最前沿,可在中俄构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背景下,充分发挥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重要通道的优势,以资源能源开发、农业与水产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为突破口,不断深化中俄东北—远东地区经贸合作。
第三,紧紧抓住中日韩政治经济关系中的积极因素。在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格局中发现合作机遇,寻找合作契机,求同存异,求同化异,排除干扰,管控分歧,深挖中日韩合作潜力,在不断演变的地缘关系中寻找合作发展的确定性愿景和目标,携手促进东北亚地区发展繁荣稳定。
(作者系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