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语言学:线性与非线性理论观
2023年01月10日 09: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月10日第2569期 作者:曹波 葛东雷

  地理语言学也称语言地理学或方言地理学,强调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绘制语言地图来研究不同区域间方言的地理分布。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其历史成因、演变和发展等情况。同时,地理语言学也注重研究语言分布的地理、文化、社会等因素。19世纪80年代,欧洲青年语法学派学者温克(G. Wenker)想通过语言地图的方式来证实“语音定律无例外”的观点,但他通过调查后发现,每个词的同言线都是有差异的,由此产生了地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这一时期地理语言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施密特(J. Schmit)的“波浪理论”和舒哈特(Hugo Schuchardt)的地理变异论。

  近年来,我国学者开始关注并运用地理语言学方法研究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在研究中发现,并非所有语音和词汇的变化都是规律分布和线性变化的,同一个语音演变规律也并不适用于其他语音的演变。所以,在地理语言学研究中我们既要重视线性理论观,同时也要注意非线性理论观的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解释语言地理分布,探寻演变过程。

  线性理论观 

  新语法学派认为,“每个词的发展方向基本是相同的,语音的发展和变化是机械的,每个语音变化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就是“语音定律无例外”原则。地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共时分布和语言学史的一种理论和方法。在地理语言学研究中,研究者往往关注语音和词汇演变的线性分布规则,探索其分布和演变的规律性,这是地理语言学的核心任务。

  新语法学派的主张有其合理成分。在新语法学派看来,语音的演变有着较强的规律性,受特定环境的支配。当同一地区中的某个音发生变化时,其他相关语音都会按照相同的演变路径发生变化。新语法学派将语音的演变规则看作与数学公式或物理定律一样,认为其具有严格的规律性。新语法学派认为,语音演变中的“例外”现象同样受另一种语音定律的影响,只是影响“例外”现象产生的定律是未知的,研究者还没有完全掌握其中的影响因素。

  导致语音演变产生“例外”现象的,主要有外在力量和内在力量两方面因素。外在力量是指受到其他语言或古代语言等因素影响;而内在因素就是类推作用,类推产生新的语音形式。在语言的语音和词汇演变中,类推形式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产生的语音形式或词语以语言中已经存在的某些语音或词为标准来构成新的形式,二者之间存在形式关联性,这是类推在语言演变中的作用。

  非线性理论观 

  施密特创立了“波浪理论”,舒哈特提出了“每个词都有自己的历史”的观点。这两种理论都是针对新语法学派的“语音定律无例外”而提出的,通过词汇在地理上的非线性分布来说明词汇演变的不规则性。在相当长时间内,学者将两者对立看待,认为这两者之间是不可调和的。

  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演变,存在着线性分布,且规律性较为明显,容易发现并总结。但是,我们也要客观认识到,语言的地理分布和演变并不像数学公式或物理定律一样是线性的,有时受到自然、地理、文化等外在因素影响会形成非线性分布。学界往往会忽视语言演变的非线性理论观,通常认为语言的地理分布和历史演变都是线性、有规律的。在肯定语言演变线性理论观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地理分布和语言演变的非线性原则,并试图去探讨非线性分布的原因,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分析语言的地理差异和历时演变。语音和语法在共时层面上多数情况下是线性的,但是在历时层面上不少情况下又是非线性的。

  比如,关于贵州西南地区的布依语,送气清塞音主要分布在第三土语区和与其邻近的第一、二土语区部分语言点,不送气清塞音主要分布在第一土语区。所以,布依语中一部分存在送气音,而另一部分没有送气音,这是非线性分布的。虽为同一种少数民族语言,但内部却有如此大的语音差别。目前,就这一问题,学界仍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这是受汉语影响;也有观点认为,是本来就存在着这种差异。布依语送气音的形成,可以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布依语音韵调的内部结构演变需要所导致。外部原因是在语言接触过程中其他语言语音、声调的借入,这是其形成的助推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所以,送气音与非送气音的形成是非线性分布的。

  在以往的语言学研究中,我们经常以线性思维看待语言研究的各个方面,认为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是线性分布、具有普遍规律的。其实这是对语言问题的片面认识。语言既是一种线性分布,又是一种非线性分布。如果从共时层面去探究布依语送气清塞音的分布,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送气清塞音主要分布在黔西土语区,不送气清塞音主要分布在黔南和黔中土语区。这样就可以认为,这种语音现象是线性分布的,规律性较为明显。但从历时分布和演化的角度来看,布依语送气清塞音的分布又是非线性的,我们很难准确构拟古代至今布依语送气音的演变情况,而在语言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又会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所以,这是一种非线性分布。从非线性视角看待语言地理分布的历时演变问题,似乎能够较好解决目前的困惑。一方面,要正确看待地理语言学中的线性分布,梳理掌握其中的规律;另一方面,可以接受其中的非线性分布现象,并从多维视角解读和研究。

  两种理论观的辩证关系 

  新语法学派主张“语音定律无例外”,认为一旦某个语音发生变化,那么在同一个环境影响下的其他语音也会发生同样变化。针对新语法学派提出的主张,产生了“波浪理论”和“方言地理学”。这两种理论模型都是通过词汇在地域上的不规则扩散来说明语音变化的不规则性。正是由于以上学术观点的不同,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语音定律无例外”同“波浪理论”“方言地理学”对立起来看待,这样会导致失去认识语言固有模样的机会。

  事实上,地理语言学本身就是线性理论观与非线性理论观的辩证综合。在探讨语音和词汇地理分布时,要探寻其中的线性分布规律,找到语音和词汇演变的路径。但有时,地理语言学研究也会出现非线性分布,这主要是受到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所致。通过语言调查来探寻导致其非线性分布的原因,是非线性分布研究的主要任务。对于语言中的非线性分布和演变现象,无法按照线性分布规则来解释其变化的原因,可以使用个别描写、个别解释的研究方法。语言中的非线性研究是具有个别性的,要在研究中建立非线性研究模型,总结非线性分布和演变的影响因素,对于每个非线性模型采用适合的特殊解决方法。这样,才能通过影响因素分析来找到其分布与演变的原因。

  (本文系北京市教委社科一般项目“语言国情视野下的地理语言学理论与实践研究”(SM20221085300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