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知识化时代,强化高校师德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提升教育质量、有效促进大学健康发展的基本选择。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大批高端人才是创新发展的基本动力和保证,而师德建设是实现此目标的前提条件之一。本文将简要介绍部分国家在此领域的探索和实践,评析其特点、成果和不足之处。
多方面加强高校师德建设
现代大学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在实现上述功能的过程中,师德以其巨大的榜样示范价值在立德树人、科研创新、服务和引领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际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师德在衡量教师素质水平高低以及高校教育改革创新水平、教学质量和能否培养合格人才等方面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美国、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都比较重视高校师德建设,并通过明确目标、健全规制、加强培训、引导落实和失德惩治等综合举措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与道德水平。
第一,清晰界定师德目标内涵。有关国家一般将师德理解为教师这一职业群体需要具有的道德伦理责任和行为标准,具体可分为“教师道德”和“教学道德”。前者是对教师德行修养的基本要求,希望教师做到诚实、守信、自律、公正等,其范围涵盖了教师的私人生活;后者则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道德伦理规范,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为了学生的利益、学生的自然发展和成才而规范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尽管各国对师德含义的规定不尽相同,但均涵盖教师专业价值观、道德责任等。美国的师德规范主要包含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和师德规则三层内容。在俄罗斯,师德指教师应妥善对待和满足职业、学生和学生集体、家长、同事、学校领导以及社会各方面对教师的要求。
第二,建立健全师德宏观规制体系和具体规则。在宏观规制体系方面,许多国家在正式法律文件中设置了与师德相关的条款或内容。如英国的《学校教师报酬和条件法》《种族关系法》《教师习惯法》《教育法》等法律中均包含有与教师职业道德操守有关的内容。此外,英国还颁布了多项教师专业职责及伦理道德规范文件,规定了教师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行为标准。一些国家通过教育协会等机构发布了教师伦理道德行为守则类的文件,如美国全国教育协会(NEA)很早就正式制定了《教育专业伦理规范》(也称NEA准则),是适用于全美教育工作者(包括大中小学)的行业自治规范和行为准则,强调为人师者的责任就是以最高标准恪守道德伦理规范。除此之外,部分国家的大学还自行制定了教师行为具体守则。美国加州大学董事会发布的《道德行为标准》规定,所有成员都应遵循“诚信、卓越、责任、尊重”的大学核心价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努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各方面的道德标准。英国剑桥大学董事会通过的《道德行为准则》明确规定了11条道德标准,要求教师在面临各类现实问题时,都要谨慎地履行责任,正确、妥善地加以解决,对违反师德规范的行为学校有权进行追究。德国政府规定教师必须遵守公务员准则,禁止教师从学生和家长处收受金钱和礼品等。
第三,加强教师职前职中道德伦理培训。国外高校比较重视教师师德培育,不仅有在职培训还有入职前培训。美国大学中的教育学院通常会安排将要成为教师的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深入分析各种伦理两难问题,以提高他们的道德反思能力。学院还会制定发布学生诚信守则,同时明确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英国师资培训署(TTA)和教育标准局(Ofsted)制定的《合格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职前培训要求》,不仅规定了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时要达到的学科知识、技能和教学实践能力标准,还包含师范生道德伦理培训教学目标和要求方面的规定。澳大利亚则通过独特的“体验式参与”课程设置“实习软环境”,让学生受到师德情感和伦理精神的浸润,为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第四,完善高校师德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相关监督和执行机构也是部分国外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们往往会通过董事会、道德委员会、违规惩戒委员会等机构,按照职业道德管理条例对教师进行监督管理并对违纪违规行为加以惩戒。例如,日本高校普遍设立防止骚扰委员会、勤务环境调查改善委员会、大学伦理委员会等机构,还设有投诉商谈窗口,会在校园各处张贴写有举报电话的相关宣传海报。
第五,严格考核处罚教师失德行为。国外高校不仅比较重视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遵守了普遍的道德规范,还要考察教师是否遵守了“教学道德”,即考核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否恪守职业道德准则、是否以培养新一代优秀学生为中心标准。考核合格的教师可以获得高校颁发的资格证书,而对于师德有缺失或瑕疵的教师,则会视情况给予谈话、警告、停课、换岗甚至免职等处分。失德行为包括在招生、考试中不能公平对待学生,指导学生不尽职尽力,粗暴对待学生,滥用权力,剥夺学生科研自主权、署名权和劳动报酬权,无故占用学生时间,侵占学生学术成果等。
具有共同特征 短板有待补足
国外各高校在师德建设的基本目标指向、内容、实施措施和保证体系等方面具有一些共同特征。一是致力于完善教师行为规范框架体系。制定具有强制力的法律、半强制性的行业规范和以倡导为主的校规条例等,形成完整的规则体系,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品德素养、规范教师行为划定了红线。二是注重将师德建设前置化、全程化。从师范教育阶段开始,提供全程培训,努力保证教师队伍的道德品质水平。三是注重师德建设方式方法的可操作性、务实性和有效性。在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注意使用间接、柔性、务实、潜移默化的方式,而不是僵化、空洞的说教或者强迫灌输的方式。采用间接教育的方法全方位渗透,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机地融入渗透到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和对学生的管理中。德国明确要求把师德教育和相关引导融入隐性教育、通识教育等,规定道德教育不能是生硬的、矫揉造作的,而应当是大家一起探讨、分析和评价道德问题的过程。美国、加拿大的高校较为重视应用案例分析方法,研讨如何处理教师可能会面临的道德难题。通过简单易懂、操作性强的案例分析,教师可以理性、客观、有根据地把道德判断的各个环节纳入自己的师德标准和推理判断,最终完成实质性的道德抉择并践行相应的道德行为。四是重视并形成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高校协同推进师德建设的架构。一般由政府和有关协会或专业组织制定教师职业道德相关法律和规范,高校负责具体落实。五是由学校董事会或其他专设机构对失德行为进行监管和处罚,以增强师德规范的严肃性和可执行性。
经过多年努力,国外高校在师德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总体上提高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伦理水平;较好地发挥了对教师行为的引导作用,遏制并减少了高校教师失德行为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并促进了高校教学质量提高和高质量人才培养。
但国外高校师德建设也存在不足之处,如:师德建设力度不够,软性和普遍性要求较多而硬性规定和可操作性不足;日常管理流于空泛和宽松,事后调查和处理较严而事前预防监督较弱;教风不正、学术不端、行为不检等失德行为仍时有发生。部分教师不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影响了教师职业的形象,德国调研机构弗罗萨进行的“德国最佳形象职业(2014)”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仅排名第九,低于消防员、护士等职业的排名。2019年初,美国司法部就一起名校招生舞弊案起诉了招生顾问威廉·辛格等骗局操作人、多名大学体育教练以及数十名以行贿方式把孩子送进名校的家长,这一案件涉及耶鲁、斯坦福等多所大学,所涉赃款合计数千万美元,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些均说明国外师德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本文系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以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为导向的高校师德课程思政建设研究”(2019B09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