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语言学是心理学与语言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基础主要来自心理学、认知科学、语言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主要探讨言语感知与生成、言语理解、言语交际、语言习得、语言使用者心理机制的运作过程和运作规律以及包括哲学在内的一切同语言相关的思维现象等。
作为世界第三代心理语言学,俄罗斯心理语言学有别于欧美心理语言学。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其地位的确立始于1966年在莫斯科举行第一次心理语言学研讨会,以俄罗斯心理语言学家列昂季耶夫的“言语活动理论”为理论基础。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体系,涌现出一大批心理语言学者,如列昂季耶夫、鲁利亚、弗鲁姆基娜、齐姆尼亚娅、克里缅科、鲁博德内依、维列夏金、科佩连科、佩特连科、索罗金、卡拉乌罗夫、什梅廖夫、任金、扎列夫斯卡娅、塔拉索夫、乌菲姆彩娃、萨哈尔内、阿胡金娜、斯杰尔宁、果里金、格里岑科、马尔科维娜、巴列斯尼科娃、奥夫钦尼科娃等,出版了大量相关著作,主要讨论语法的心理语言学问题,采用实验语义研究方法描写词汇语义的心理语言学特征、进行言语交往及文本感知研究、心理词汇和心理语义学研究、语言意识的民族文化性研究,还将“言语活动理论”用于外语教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法原则——交际原则、自觉性原则、考虑母语原则、应对性原则以及总体目的原则。
俄罗斯心理语言学以“言语活动理论”为母源形成四大主要学派:莫斯科心理语言学派、特维尔心理语言学派、沃罗涅日心理语言学派及圣彼得堡心理语言学派。尽管四大学派同源共生,但研究侧重各有不同,集众家之所长,极大地丰富了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研究,其中莫斯科心理语言学派实力最为强大,研究历史也最为悠久。
莫斯科心理语言学派的成立以苏联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心理语言学研究室的建立为标志,当时领军人物为列昂季耶夫教授,现领军人物为俄罗斯科学院语言学研究所塔拉索夫及乌菲姆彩娃。他们同时是俄罗斯心理语言学权威期刊《心理语言学问题》的主编及常务副主编。列昂季耶夫从1965年到1967年出版的三部著作是言语活动理论形成的标志。言语活动理论把一切言语活动都看作是有动机、有目的性的自觉活动,在分析言语活动时要分析与它相应的目的、任务、交际动机和语言手段等。该理论广泛用于俄罗斯心理语言学各项研究中。随着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人工智能研究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莫斯科心理语言学派开始进行大量的联想实验,编撰联想词典,建设联想数据库,以词汇联想场为语料进行语言意识民族文化性研究。该学派先后编写了一系列词典,如《俄语联想词典》(1994—1998)、《斯拉夫语联想词典》(2004)(其中包括俄语、白俄罗斯语、乌克兰语和保加利亚语)、《俄语区域联想词典》(2014)(该词典分为三卷,分别为《俄语区域联想词典·欧洲区》《俄语区域联想词典·乌拉尔区》及《俄语区域联想词典·西伯利亚区》)。《俄语联想词典》和传统《词典》存在本质区别,如果说语言学家编著的《词典》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个体语言学”语言意识的描写,那么《俄语联想词典》则是描写语言现实承载者“集体日常”的语言意识,换言之,《俄语联想词典》是对语言社团(即民族)的现实语言意识更真实的反映。《俄语联想词典》中的语料可揭示俄罗斯民族语言意识的深层内涵及民族文化特点,同时也可呈现俄罗斯民族语言意识的历时动态性。
特维尔心理语言学派以特维尔国立大学为学术基地,其领军人物是扎列夫斯卡娅,该学派的主要观点为:所有心理现象都是大脑的功能性产物;所有心理功能如语言、记忆、注意力等,逻辑上不存在孤立现象,而是一个复杂的认知统一体;人的心智空间由一个复杂的网络构建而成。该学派主要研究心理词汇,提出了心理词汇是个体财富的观点,把词汇看成众多心理过程的产物之一,认为应该结合语言/言语机制的特点进行综合考察,该学派的研究在现代心理语言学中起着独特的作用。
沃罗涅日心理语言学派以沃罗涅日国立大学为学术基地,成立了沃罗涅日心理语言学协会,主要领军人物为斯杰尔宁。据2019年最新统计数据,其论文引用率在俄罗斯语言学家中居首位。该学派自2002年起主要以语言意识中词汇语义的心理语言学描写为主,举办了若干场心理语言学学术会议,出版了心理语言学学术论文集,主要观点有:心理语言学意义是词汇意义的心理现实,是通过心理语言学实验结果描述、呈现出来的语言承载者语言意识中的现实功能意义,最为有效的方法为自由联想实验及定向联想实验。
圣彼得堡心理语言学派以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为学术根据地,领军人物是萨哈尔内,其主要基于“言语活动理论”进行构词学研究,该学派认为当说话者理解客体的作用或者现象的本质时,若无现成的同义词来进行具体解释和说明,新词则会在言语活动中产生。遗憾的是,1996年后,随着领军人物萨哈尔内的逝世,该学派渐渐消亡。虽然该学派已成为历史,但其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为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影响也是比较深远的。
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研究从言语活动到语言意识的过程即是从语言本身—>教学实践—>言语交际—>民族文化性研究的变化,其四大学派分布于俄罗斯各语言学重镇,看似相互独立,实则互联互通,为俄罗斯心理语言学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研究内容从语言本身到该语言承载者的语言意识、民族文化性的整体转向,为心理语言学研究乃至整个语言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世界心理语言学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俄语言意识对比研究及联想数据库建设”(18BYY234)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