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题材影视剧中的女性角色重塑
2023年11月03日 15: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1月3日第2765期 作者:王妍

  近年来,乡村振兴题材影视作品在日常生活内容的表达和包容中呈现新的变化,并成为透视乡村振兴与乡村社会以及乡村女性生活的途径。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基于农村题材打造的系列作品通过女性角色定位与影像重塑生动再现了我国当下的农村建设样貌和文明风貌,不但接地气地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描绘了新时代农村民众的风貌,还着力塑造了诸多高光的女性角色。

  农村题材影视作品的女性角色定位

  自从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国家为支持乡村发展实施的一系列举措使得农村经济有了明显的改观,农民的精神风貌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相关作品在塑形的同时,更重视铸魂。在塑形与铸魂上,对女性角色的定位要融合文化的作用,作品需要做好“提升”与“转化”两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乡村女性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纵观2017年以来的农村题材影视作品,女性角色的文化水平相较以往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出现了《大山的女儿》中黄文秀这样有研究生学历的新型女性形象。

  综观“十三五”时期的乡村题材剧作,乡村物质生活变革是普遍关注的问题。相较之下,在近期的相关剧作中,则发生了某种程度的转移。乡村物质生活不再是焦点,乡村文化生活开始受到关注。其中,最大的变化体现在乡村女性文化意识的增强。在现今的农村题材影视作品中,有文化、有知识的农村女性正在成为新农民的代表。以《岁岁年年柿柿红》为例,出于自身遭际,杨柿红尽力供女儿念书的行动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主人公对“文化能够改变命运”的认知。

  其次,文化水平的提高带来女性角色类型的丰富。一般而言,人们精神世界的改变会带来现实生活和整体风貌的变化。这一点在近年来的乡村题材影视剧的创作中体现得比较明显。当下,农村题材影视作品热衷于“独立自强”等类型的女性角色塑造。以《三泉溪暖》为代表,返乡青年高云溪让人看到了乡村振兴的精神原动力在于农村青年一代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

  独立自强型农村女性角色成为深受观众喜爱与追捧的一种范式。这既是全社会女性群体话语权日益强化的体现,也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折射。农村女性角色超脱“农村”这一场景,实现积极乐观、阳光快乐的人生心态,已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与逆来顺受型和独立自强型女性角色类型相比,在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村题材影视作品当中,勇于抗争型的女性多扮演维系故事张力的角色。如同各个领域的新女性一样,她们不愿俯首于命运的不公,而是希冀通过自身努力达成美好愿景。以《山海情》为例,面对包办婚姻,抗争失败的李水花没有自暴自弃,毅然挑起生活的担子,主动参加村里推广的扶贫项目。实施乡村振兴的意义在于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以及道德规范,通过影视形式达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借助农村题材影视作品女性角色的塑造可以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以影视形式展现可敬的新农村女性形象。

  女性角色的影像重塑

  时代变迁带来的影响会鲜明地反映在一代人身上。不同时期的农村女性在影视作品当中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除此之外,创作过程的相关因素也会对角色塑造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一是创作者性别的影响。不管是情节走向、角色塑造、伦理关联还是形象服饰,影视或多或少地受到主创人员喜好倾向等的影响。在角色塑造方面,最为典型的便是创作者性别的影响。沿袭传统观念,农村题材影视剧大都为男性导演,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男性主义的叙事策略或叙事风格。从作品叙事策略角度讲,尽管男性导演对于女性角色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但其重心仍在社会环境、经济水平等外部要素上。

  由于影像重塑存在着复杂性,不同导演塑造农村女性角色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如沈航在执导《岁岁年年柿柿红》时就设定了杨柿红由原本依赖丈夫的弱小女性,通过自身努力和闺蜜丁香的帮助,真正走上独立道路的过程。这样的构想与一些女性导演的创作思路迥然不同,从中显现出导演的创作个性对影像重塑的影响。

  与男性导演的创作思路截然不同,女性导演在创设农村女性角色时,往往从更为贴切的角度站在女性角色立场进行叙事。她们以 “婚姻”“命运”“存在”等为初始,从自身感受出发为女性角色设身处地做出实际考量,借此关注农村女性的基本权利。此外,出于女性思维的审视更容易抓住具有代表性的要素来达成农村女性角色的影像塑造,从而激发观众的共鸣。如张晓春执导的《初婚》,女主角从不放弃生活的希望,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身边的人和事。这种越是遭遇悲惨越不依赖他人、独立奋发的农村女性形象塑造可以看作是张晓春导演的创作特征之一。不管是男性导演还是女性导演,都更愿意塑造“独立自强”与“勇于抗争”类型的女性角色。这一现象可以看成是时代发展使然,通过影视作品反映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地区女性群体独立意识的觉醒。同时也迎合了市场需求,通过营造别样的女性主义魅力,让更多观众产生共鸣,借此体现乡村振兴作品所具有的美感力量,是“受众为王”创作理念在乡村振兴题材剧中的体现。

  二是镜头语言的影响。镜头语言指的是创作者通过镜头视角进行拍摄、组合片段的手段与手法。由于创作者构思与使用镜头的方式不同,使得成型的作品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格。这一点在乡村振兴题材影视剧中均有所体现。在《岁岁年年柿柿红》当中,有一处场景是杨柿红在交完公粮回家的路上给孩子讲解交公粮的概念。创作者在拉近剧中人物与观众的距离时尝试使用肩扛和手持的拍摄方式,这样的技法带来的效果是镜头会出现不稳定的轻微抖动,仿拟出人眼观察的效果,从而为观众营造出现场参与感,仿佛自己身临其境地听着女主角讲述一般。从肩扛和手持拍摄转到固定拍摄,预示着杨柿红的生活从颠簸走向稳定,也是其人格升华的间接反映。

  除了拍摄方式,色彩和色调也是影视作品塑造角色的常用手法。以《岁岁年年柿柿红》为代表,在表现手法上,导演使用了更多贴合故事发生年代的色彩,为强调作品中女性角色早期的坎坷经历,刻意地给自然环境的色彩添加滤镜。随着故事情节的逐渐推进,女主角境况的逐渐好转,各类色彩又一一回到了剧作当中,标志着时代都在变得更为光鲜亮丽。此外,人物角色的服饰也是塑造影像的重要手段。

  新时代影视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充分展现了果敢、坚毅的典型品质。在未来的创作发展中,农村题材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将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形象定位,是值得人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但营造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讲好中国乡村振兴故事则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作者系长春师范大学文旅与电影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