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防止规模性返贫成效显著
2023年01月30日 08:3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月30日第2578期 作者:李永杰/采写

  调研人: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谢治菊调研团队

  调研课题: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大麦山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情况

  “防止规模性返贫,是近期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最重要的议题。受疫情影响,2022年团队外出调研的机会很少,所以2023年寒假一开始,我就带多名团队成员到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大麦山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了解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帮扶举措。”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谢治菊告诉记者,寒假期间,她和研究团队的10余名师生,先后到清远市大麦山镇、连江口镇、浛洸镇及下辖11个村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助力防返贫工作”调研。调研采取集体座谈、深度访谈、现场考察和参与式观察的方法,围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助力防返贫监测与帮扶的成效、举措、困难及案例展开,收集了较为丰富的资料与素材。

  谢治菊表示,2021年、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了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的要求,并进行了系列工作部署,努力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然而,因规模较大、对象复杂,返贫监测过程中仍然存在监测对象“应纳未纳”“应帮未帮”“应退未退”的情况,再加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突发性诱因,若不重视,容易引发规模性返贫。驻镇帮镇扶村是一种基于整体性治理理念的整域性帮扶模式。它依靠“项目化运作、嵌入式帮扶、集成性整合、跨界面打包”的整体性逻辑,通过将帮扶力量由乡村上移至乡镇,在帮扶思路、帮扶关系、帮扶组织、帮扶内容上进行创新,实现整域性帮扶,进而推动形成镇村一体化发展格局,这一制度设计是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重要帮扶举措。

  在调研中,为深度了解这一制度对防止规模性返贫的作用,谢治菊团队对3个乡镇及11个村的100多名驻镇帮镇扶村帮扶干部、乡镇干部、企业帮扶人员、村干部、驻村干部以及项目负责人、受益人群、脱贫户、监测户、返乡创业人员等群体进行了深度访谈,并对20多个防止规模性返贫的联农带农产业进行了系统考察。

  调研发现,自2021年7月推行以来,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对防止规模性返贫具有重要作用。截至2022年8月,广东省级财政、珠三角帮扶市、属地市共下达或拨付帮扶资金212.2542亿元,通过帮扶共培训已脱贫人口11万人次,帮助6.3万人次已脱贫人口实现就业,带动销售价值15亿元帮扶产品,成效显著。其中,广州市派驻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大麦山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防返贫举措令调研团队的印象尤为深刻。面对受经济下行因素影响,尤其是针对2022年受水灾、疫情影响导致外出务工群众失业及家庭收支出现重大变动的情况,大麦山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严格按照工作方案,与当地镇党委政府一起,对全镇4400多户家庭2万多人进行了全面入户摸查,并划拨100万元作为防返贫监测和帮扶专项资金,通过不断完善医疗、住房、教育等民生举措,构建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对监测户进行兜底性帮扶、发展性帮扶与投资性帮扶,助力大麦山镇原脱贫不稳定户6户16人、边缘易致贫户2户9人消除致贫风险,完成退出监测。

  在谢治菊看来,有效防范和化解规模性返贫风险,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底线要求与核心任务,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前提和必要基础,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与必经之路。然而,规模性返贫问题是内置于一定情景与场域中的动态性问题,具有明显的群体性、规模性、突发性特征。在不同时空背景下,遵循不同的发生逻辑与治理向路,对其进行有效监测,由事后管理转向事前防治,可增强返贫风险防控的预设性、前瞻性与战略性,揭示风险发生的逻辑与机理,阻断风险与贫困相互作用的演化链条,保障农民美好生活的稳定性。

  (本报记者 李永杰/采写)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