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信息传播助力环境保护
2023年01月20日 09: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月20日总第2577期 作者:本报记者 姚晓丹

  人类来自于自然,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并且要通过生产劳动与自然交换资源和能量。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对增进人们福祉与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夏尔·菲吉埃(Charles Figuières)、蒙彼利埃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助理教授伊莲娜·雷伊-瓦莱特(Hélène Rey-Valette)等人近日在“经济对话”网站发文表示,作为环境保护活动的重要行为主体,公众普遍认可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其对自然环境的亲近程度及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水平,会影响他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选择。围绕如何通过科学信息的有效传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话题,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法国学者。

  科学知识水平影响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判断

  菲吉埃等人认为,人类与自然之间联系密切,自然既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所需的环境条件以及食物、矿产等生产生活资源,又为人类提供了进行休闲娱乐的空间。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生态过程的了解愈发深入,这促使学者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概念。“生态系统服务”指的是人类直接或者间接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惠益,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以及支持服务等。了解人们更加重视哪些生态环境所能够提供的“服务”,对于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让相关政策取得更好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菲吉埃等专家与当地政府合作,以法国南部的7个潟湖为研究案例,根据行为经济学理论,调查了公众对潟湖所能提供的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的看法。这些潟湖位于地中海沿岸,被沙丘带与海洋分隔开来。它们为多种多样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开展钓鱼、观鸟等休闲娱乐活动和鱼类捕捞、贝类养殖等商业活动的场所。受访者包含两个群体:一是居住在潟湖附近的居民,二是生活在不临海地方的法国居民。所有受访者均收到一份调查问卷,其中列出了潟湖所提供的20项生态系统服务,受访者需要按照以下5个层次为其分配保护优先级,即“极其重要”“优先”“一般”“低优先级”“不优先”。潟湖附近的居民还参加了讲座和实地考察活动,其间研究人员向他们介绍了与潟湖生态系统服务相关的科学知识。

  结果显示,受访对象对相关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会影响他们对调查问卷列出的20项生态系统服务中11项的评价。这11项服务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休闲”,包括为人们提供休憩的场所等;第二类是“消费”,包括水产养殖、水上运动等;第三类是“遗产”,指这些潟湖作为自然遗产的价值及其历史价值。在参与由项目组提供的讲座和实地考察的活动之前,居住在潟湖附近的居民一般更为重视潟湖提供的休闲和消费服务;而在参与讲座和实地考察活动后,这种倾向便有所削减。菲吉埃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在了解科学知识之前,人们更加追求环境给个人带来的愉悦感,其行为伴有“享乐主义”的逻辑;而在了解科学知识之后,他们考虑的范围会更加广泛,会更多地考虑集体和代际利益。

  普及科学信息有助树立正确环境观念

  菲吉埃对本报记者表示,在进行相关调研时他们发现,对受访对象而言,确定自己的偏好并非易事,因为他们面对的是陌生的复杂问题。例如,自然环境所能提供的净化水体、调节气候等服务是通过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复杂的循环过程实现的,这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容易理解。对学者来说也是如此,他们的学术研究是极具专业性的,其所了解的知识大多集中在相关专业领域内,因而也可能难以理解与其所属学科关联性不强的问题。

  人们往往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作出选择,有时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其实对生态系统及其提供的服务缺乏了解。但通过提供更多的信息,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如果有机会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人们就能够获得其通常不具备的先验的外部信息,这有助于增进其对生态系统的了解,帮助他们做出正确判断。此外,外部信息还可以提升人们保护环境的内在动力,为整合相关措施和活动等提供依据。

  法国勃艮第高等商学院教授安吉拉·叙坦(Angela Sutan)对本报记者说,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使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但在不了解相关知识和历史教训的情况下,人们很难预知其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人与自然的联系密不可分,人们的很多日常行为,如驾驶车辆、旅游,都会给环境带来影响;人们所购买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其生产过程也会影响到自然环境,只是这种影响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或者发生在远方,并不能立即被人们知晓。例如,气候变化、过度捕捞或过度砍伐原始森林会带来全球性的问题,但人们并不会立即将这种行为与自己的日常生产生活联系起来。

  叙坦认为,集体行动来源于个体行为的聚合,集体的努力能否成功,取决于个体协调行动的能力以及每个人对自身角色的理解。当个体的行为范围模糊且难以判断时,个体便难以融入集体或做出负责任的决定,这是因为他们会认为自己的行动不会带来任何改变。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是如此,虽然有关调研证实,人们普遍赞成爱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行为,但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他们往往没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开展环境教育、举办科普类的讲座或宣传活动可以成为有效的工具,使人们获得充分的、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知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由此,人们也可以了解到,破坏环境、过度开发利用资源不仅会降低他人获得合理份额资源的可能性,而且会影响环境的长期再生能力,削弱子孙后代的资源利用能力。

  数字技术发展有利环境信息传播

  法国昂热大学法律、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塞尔日·布隆代尔(Serge Blondel)认为,人的意识、认知和行为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在环境保护领域,强化意识可以促使人们主动地了解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而认知水平的提升又会影响人们的行为,促使环境保护行为成为一种自觉。现如今,世界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因而在关注环境保护问题、传播相关的科学知识和信息的同时,应该重视数字化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其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影响。

  布隆代尔强调,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数字技术深刻影响并改变着大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运作方式,也使人类通过自身社会活动影响环境的方式变得与以往不同。数字化元素已经进入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活动,如媒体平台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人们推送其可能关注的环境知识与信息、环境保护组织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搜集环保违规行为的证据。数字技术的引入可以降低相关信息的传播成本、扩大信息的传播范围,让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为更多的人所知晓,激发人们共享知识的热情和集体创造的活力。

  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既可以畅通环境信息的沟通渠道,也可以提升环境知识的共享效率。利用网络可以实现环境信息跨时空扩散,让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个体能够随时获取信息,从而提升环境知识传播的可达性与规模性,进而提升公众对环境信息的理解水平。同时,也要注意,利用网络传播生态环境保护信息,虽然会降低人们进行交流所耗费的时间成本与空间流动成本,但由于网络传播覆盖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人们所获得的信息可能是由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与其不在同一场景的人发送的,这可能会增加人们理解这些信息的难度,带来交流双方的沟通障碍,影响信息的传播效率和人们对相关信息的信任度。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