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
2022年07月15日 08: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7月15日第2449期 作者:本报记者 赵徐州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趋于均衡,但其蕴含着巨大的潜能,时机成熟将会释放出新动能,实现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双高增长阶段”。7月9—10日,在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举办的2022年第十一届数量经济学国际学术会议上,与会学者围绕数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及其在经济、金融领域的应用等议题进行了研讨。

  深层次把握经济走向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社会科学研究有望突破传统社会调查方法以及数理模型、推论统计和计量建模等传统量化技术的限制,真正从全域、实时和交互的视角去逼近社会科学复杂适应性的本源。由此将可能带来社会科学实证研究基础的变革,从而促进定性与定量研究融合,促进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学科统一。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万相昱提出了数据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新范式。新范式为突破传统社会科学研究被动寻找经验证据的实证方法,建立搭载在数据资源基础上的主动量化提供了新的途径。万相昱认为,问题导向、基于数据、机制溯源、综合集成、量化计算,将成为数据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基础特征。

  以宏观的历史视角分析我国经济增长,有利于从增长路径、增长阶段等方面排除短期扰动,更客观地从深层次把握我国经济的未来前景。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毅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1991—1994年和2003—2006年发生了两次状态跃迁,走过了一段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历程。在方毅看来,中国经济能实现两次状态跃迁,主要归因于中国共产党立足我国国情、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规律、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一系列主动性经济政治制度安排。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2021年我国经济运行整体良好,但当下的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雪松认为,这三重压力既是短期问题,也是中长期挑战。未来一段时期,尽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但仍然具有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等多方面优势。我们应进一步加强需求侧管理,推动需求结构升级,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供给结构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效率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增长潜力。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绿色发展在我国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教授李占风在研究中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刺激科技创新、推动企业转型、降低高能耗需求、强化环境治理,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因此,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营造良好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并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数字经济环境的良性互动,是新时代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参考路径。

  现阶段各地区提升数字化水平,既要发挥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筛选”作用,也要激励企业进行绿色技术革新,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经济的绿色促进效应,从而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李占风提出,各地区要努力提供良好的数字环境,发挥数字经济的绿色促进效应,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应该全力推动本地区的数字经济增长,发挥其对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加快实现绿色转型发展。

  稳步实现“双碳”目标

  碳排放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我国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绿色正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我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目标。

  那么,如何尽早实现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控”转变?李雪松谈到,要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有序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通过市场竞争推动淘汰落后产能,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激励约束作用。

  碳达峰目标是实现碳中和愿景的必经之路,是促进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碳排放权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权,对于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间初始碳配额的合理分配是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基础,也是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序建设的重要内容。北京物资学院党委书记王文举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制定兼具公平性、效率性、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的碳配额分配方案。根据不同地区间发展阶段、经济实力、资源禀赋、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差异,制定差别化、包容式的协调发展和减排计划。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将实现碳达峰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对内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对外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环节。安徽大学常务副校长陈诗一表示,我国实现能源发展转型,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引领,以能源市场化改革为抓手,以能源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推动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能源强国为目标,切实有效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美好生活对能源的需求。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