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推动文化现代化转型
2021年05月10日 09: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5月10日第2161期 作者:记者陆航

  本报西安5月9日电 (记者陆航)“创造社与现代中国文化——纪念创造社成立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近日在西安召开。

  创造社由郭沫若、郁达夫、郑伯奇等人发起,成立于1921年夏天,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著名的文学社团。创造社以其独特的文学主张和锋芒毕露的文学活动,深度参与了现代中国文化的构建,成为百年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篇章。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党怀兴表示,一个时代想要向前,不仅要走前人走过的路,更要大胆开辟新的道路。今天我们纪念创造社,一方面是要学习它用文学的方法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创造社与时代同步伐,与实践同发展。从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和个性解放思想,到打出“革命文学”旗帜,创造社始终响应青年的呐喊,回应人民的呼声,顺应历史的潮流,激励一代知识分子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另一方面,是要学习它不落窠臼、敢发新声的精神。从郭沫若融古今中西于一炉、为中国新诗开辟道路的诗集《女神》,到郁达夫因为感时忧国而写下的中国第一本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我们总能感受到创造社的文学作品发前人所未发,用传承中的创新推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在我们强调文化创新、理论创新的当下,重温创造社在中国现代文化领域中的大胆探索,有着独特而深远的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勇表示,20世纪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是在文化与政治两个层面同时展开的,而且两个层面之间构成了相互渗透、相互支援、相互促进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与新文化运动,是这种关系类型的典型代表。把创造社放在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进程中考察,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会议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等主办,陕西师范大学承办。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