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汉语词汇学研究
2021年04月30日 08: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4月30日第2158期 作者:记者张杰

  本报济南4月29日电 (记者张杰)4月24—25日,第十三届全国汉语词汇学学术研讨会在济南举行。

  近年来,外来词语的实际使用情况发生很大变化,其中主要的一点是产生了大量的字母词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刁晏斌认为,两种不同体系的文字并存并用,涉及怎样认识、怎样对待、怎样处理的问题。外来词语是一个多面体,要对其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和认识。应建立新的外来词语观,一是柔性观,破除二元对立的刚性观,建立连续统的观念。二是非“纯洁”观,外来词语具有多样化特征,含字母甚至全字母形式也可以成为汉语外来词语。三是动态观,要着眼于动态的外来词语使用,而非着眼于静态的外来词语库来观察与分析;要承认并接纳新的类型,关注不同类型之间的转移与变换。四是历时观,外来词语有自己形成演变的历史,需要从历史角度展开研究。

  如何使用字母词,学术界对此存在很大分歧。日本明海大学教授史有为提出,应建立柔性规范,适应不同场合的语言需求,以应对复杂的语言世界。比如一些全国性正式文件、公众场合等,尽量使用汉字简称,尽量减少干预专业层面的字母词使用。

  ABB式形容词是现代汉语重叠形容词的一种重要形式,其表义丰富、能产性高,备受关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董秀芳认为,重叠形式的词语在上古汉语中就已经出现,在文献中也被称为“重言”。她从历时角度考察了ABB式形容词词法模式的来源及其演变过程。

  教材词汇作为教育领域语言有着特别的研究价值。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苏新春认为,在各种词汇成分中,教材词汇具有稳定、通用、规范、基础、常用的特点,不容易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观察教材词汇特性,可以从四个角度来认识:反映认知特点的语义分类法;反映学习层级的首现词调查法;反映实际语用差异的语境调查法;对比方法,即对不同教材词汇进行对比分析。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特殊部分,以形态、含义及其搭配有来历且完整、成熟、固定为特征,成语累积起独特的中华成语文化,成为语文类辞书不能回避的内容。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原所长张世平认为,成语在使用中也存在“变形”的情况——围绕固定格式,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一是文字不变,排列顺序变动;二是文字变动,格式不变。成语在使用中因讹误或有意调整常出现变形现象,变形随文传播,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众使用,存在误干扰正、正副并存乃至积非成是的情况。他提出,对于成语使用中的“变形”情况,词典编纂者要予以审慎辩证处理。

  以往学术界对词义的理解和诠释主要聚焦于对词所表达概念的认识,而疏于对词义的全面考察。武汉大学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世举提出,词义并非只是对概念的表达或对客观世界的指称,而是相关语言信息的复合体。应全面关注词义及其内部构成,这不仅有利于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个体的词,而且有利于有机把握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和词汇网络系统,还有助于揭示词义与语法的内在联系,更深入地探索语义与语法接口的规律和语言运行机理。

  会议由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主办,商务印书馆协办。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