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民族政治学话语体系
2021年02月03日 08:3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2月3日总第2104期 作者:本报记者 明海英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民族政治学在民族国家理论、民族政治发展、民族政治文化、民族政治参与、民族政治关系和少数民族权利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纵深推进,以及国际形势的瞬息万变,民族政治学研究也需要适时转向。因此,在实现主体发展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治学话语体系。

  研究取得显著进展

  我国民族政治学研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云南大学教授周平表示,民族政治学聚焦和研究了一些根本性的民族政治问题,如民族国家的国家伦理等,并对这些重大问题作出原创性学理阐释,深入研究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现代民族对现代国家的意义。此外,民族政治学研究对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伦理、族际政治整合的方式、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等,作出了既符合实际又具创新性的解释。在周平看来,相关研究成果深化了民族政治学的内涵,完善了民族政治学知识体系;弥补了政治学对于民族现象关注不够的缺憾,丰富了政治学知识,拓展了政治学知识边界;突破了对民族问题及其应对的传统看法,提供了不同于以往的政策思路。

  我国民族政治学研究概念和理论工具日益丰富。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院长青觉认为,民族政治学研究不再局限于从政治学、民族学两个母体学科中借鉴研究工具和思维方法,而是广泛借鉴人文社会科学诸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对象和理论议题的现实性显著增强。鉴于国内外民族政治新动态和新议题的不断涌现,民族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与议题边界同步扩大,在研究工具和议题渐趋丰富的基础上,研究成果和理论思维的学理性显著提高。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刘永刚认为,民族政治学知识供给与国家治理政策设计能力显著提升,并将民族政治议题引向国家的边疆及边疆治理议题,开辟了边疆治理的新研究领域。构建基于国家视角的边疆治理理论体系,有助于填补我国在该领域的话语空白,激发学界的边疆研究热情。

  形成新的分析视角和框架

  民族政治学研究要面向现实,在现实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知识、理论和方案进行补充和校正,以丰富民族政治学学科体系,促进学科发展。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民族政治学的研究环境也随之改变,需要更为丰富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支撑对新问题和新现象的解答。青觉认为,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外、理论与现实等方面的关系。要深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治学理论体系。我国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如关于民族平等、团结和发展的理论。要深入挖掘我国有关民族政治的思想根源和传统。挖掘历代治理民族政治事务的制度,形成中国民族政治制度史系列;挖掘古代民族政治思想,形成中国民族政治思想史系列。此外,要在比较视野下深化当前民族事务治理的制度模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在民族事务治理方面的独特优势。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维护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增强各民族吸引力、凝聚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论述和论证新知识、新理论和选择新政策的过程中,民族政治学创造了不同于传统政治学和民族学的话语体系。其中,一些原创性概念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族际政治整合、人口国民化、国民整体化、民族政治伦理、认同构建等。周平表示,这些原创性概念既是民族政治学研究的知识成果,又是传播民族政治相关知识和获取新知识的有效工具,为有效地表达和论述民族政治学研究的新成果、新知识提供了有效支撑。民族政治学的原创性概念实现了民族政治学话语的体系化,促进了民族政治学知识的自洽,以及民族政治学知识与政治学、民族学知识之间的互洽。同时,这些原创性概念还促进形成了对政治学基本问题进行分析的新视角和新框架。例如,在人口国民化等概念基础上构建的“人口—国民—国族—国家”分析框架,增加了新的分析视角,彰显了民族政治学的价值。

  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要在民族政治学的发展进程中构建话语体系,也要通过构建民族政治学话语体系促进民族政治学的发展。周平表示,要在民族政治学研究中突出和强化研究的知识生产功能,着力从研究中提炼一般性知识,以创新性的话语来论述和阐释民族政治学的知识和理论。其中,要特别重视概念生产,努力实现有效概念供给。要根据民族政治学已经形成的学术理路和学术取向,以广阔的学术视野来梳理和研究人类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总结和提炼有学术内涵的概念;研究不同国家在民族问题应对尤其是制度设置、政策制定中的经验、教训,从中提炼新概念;从其他学科中借用和移植可用概念,按照民族政治学的学理进行创造性转化,使其与民族政治学的既有概念互洽。

  “我国民族政治学研究只有深刻洞察民族政治生活的缘起、关联与发展,才能为多民族国家民族治理提供必要的理论、政策实践,从而构建有利于解决我国民族政治问题的民族政治学理论体系。”在青觉看来,构建中国特色民族政治学话语体系,要抓住关键突破口,深耕基础理论。融贯古今中西,系统回顾、把握与提炼民族政治学的知识演进脉络、知识生产逻辑,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概念理论体系和学说思想演进,在学科本体层面凝聚共识,构建出话语体系中相对稳定的内核。此外,要围绕学科本体,结合我国丰富历史经验,挖掘丰富民族政治资源,以新理念、新思维、新表述讲好我国民族政治故事,从而让抽象的话语内核获得具象的话语体验。同时,民族政治学研究要致力于服务社会,明晰时代问题,以关心、思考和解释人们关心的民族政治问题为己任,努力生产有价值的理论成果,构建能够引起民众共情和共鸣的话语体系。

  我国民族政治学研究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有所作为。发挥民族政治学的学科专长,加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和政策研究,突破理论误区和治理短板,完善研究思路和知识供给方式。刘永刚表示,我国民族政治学研究要在立足国内实际的基础上,实现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为解决世界民族政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