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大重点 抓好“三农”工作: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年02月26日 01:3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2月26日总第1873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杰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七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意见》明确2020年两大重点任务是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并对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层治理等提出一系列操作性强的政策举措。

  一号文件呈现诸多亮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内容上有了很多新提法。”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唐丽霞表示,第一,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方面,首次明确提出要将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纳入帮扶,扩大了扶贫扶持的范围。同时,明确今后扶贫工作的重心是解决相对贫困,为广大贫困地区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第二,提出农村基础公共服务供给从追求量的全覆盖到提升质量。第三,强调农业基础性、保障性和稳定性功能,将粮食安全、菜篮子安全作为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夯实农业的基础性地位。第四,对农村发展用地提出了新的政策方向,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第五,“三农”支持资金投入渠道拓宽。不仅明确了中央财政资金将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还要求地方政府安排一般债券支出和发行乡村振兴专项债券,同时还提出了信贷、保险等金融资金支持乡村振兴的途径和方式。

  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兴国告诉记者,《意见》在特殊时间节点上对“三农”领域重点工作进行了针对性部署。《意见》重点突出,内容丰富,任务明确,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既着眼当前又放眼将来。

  梳理2020年一号文件的亮点,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武拉平提出,第一个亮点是突出“猪粮安天下”的理念。强调稳定粮食生产和加快恢复生猪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第二个亮点是鼓励商业银行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券,特别强调对“三农”的信贷支持,有助于缓解农业生产中的资金短缺问题。第三个亮点是数字乡村建设。强调要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补“三农”领域突出短板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要集中力量全面完成剩余脱贫任务,更重要的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高脱贫攻坚质量,防止返贫,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帮扶。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卫龙宝认为,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决胜阶段,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更为关键。扶贫工作中“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不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就很难拔掉穷根。补齐“三农”短板势在必行,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王兴国告诉记者,经过不懈努力,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也要看到,长期以来,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欠账较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较为滞后。让农村居民享有与城市居民水平相当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

  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仅关系到全国人民的生活,也关系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意见》提出,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卫龙宝说,抓好农业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稳物价、稳预期、保民生的重要基础。要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要改变发展理念,实现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由常态发展向绿色发展转变。

  唐丽霞认为,近年来,随着支农政策的落实,农民收入实现了持续增长,连续多年保持8%—10%的增长速度。但也要看到,农民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占比较高,要继续加大农业生产性补贴和促进农民非农就业,保证农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另外,从农民支出结构来看,人均教育和医疗方面的支出占比较高。因此,提高农村教育和医疗方面的支出补贴,降低农民支出,也是反向增收的好办法。

  增加农民收入,难度最大的是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王兴国表示,对于种粮农民,适度的生产规模、良好的社会化服务、适当的产业链延伸、因地制宜的产业融合等都是提高收入的可行选项。

  “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是‘三农’工作的永恒主题。”武拉平说,在农民收入的四个主要来源渠道中,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较大,也是未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要加大力气稳定农民工就业,积极开发更多的城镇就业岗位。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支持各地大力开发当地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另外,积极鼓励广大农民多种经营,不断增加经营性收入。

  加强农村基层治理

  在实现社会稳定和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基层治理起到重要作用。《意见》对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提出明确要求。

  “农村基层治理涉及千家万户,直接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武拉平表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要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在乡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尊重地方特色,制定乡(村)规民约,作为规范村民行为的准则,同时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推动基层治理的信息化,随时掌握每个家庭的动态,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与各个家庭及其成员的联系,了解信息、提供服务。将基层治理系统纳入“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的建设之中,做到经济、社会、政治治理等融合发展,逐步建成“数字乡村”。

  王兴国建议,加强农村基层治理,要依靠产业发展,留住本地人才,吸引外来人才。要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依靠优秀的农民党员带头人把人才用起来、人心聚起来,调动大家参与村庄发展、村庄治理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