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江南文化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
2019年10月28日 08:3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0月28日总第1802期 作者:本报记者 查建国 夏立

  为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建设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社科联日前在上海联合举办首届长三角江南文化论坛。

  积极推动区域文化协同发展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表示,江南文化是长三角地区共同的文化资源,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文化基础。深入交流和探讨江南文化的创新发展,对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必须挖掘好、利用好丰富的江南文化资源,持续深化区域文化的交流与交融,积极推动区域文化协同发展,持续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更好助力长三角成为全国转型发展的“主引擎”、创新发展的“主阵地”。

  文化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的应有之义。上海市社科联主席王战认为,江南经济的历史传承成就了江南文化。江南经济的繁荣源于“四水”航运(长江、大运河、江南水网、海运),并由此派生出不同于其他地域的文化景观,如移民文化、商业文化、运河文化等。要落实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长三角三省一市政府要进一步推进协同发展,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充分利用好江南文化这一长三角区域共同的文化资源,打响江南文化品牌。

  浙江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梅新林提出,江南文化源远流长,江南的区域概念也屡经变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江南的区域概念和江南的文化研究,理应与时俱进地发生变化。“长三角一体化”本质上是长三角城市群的一体化,更是让长三角跻身于世界顶级城市群的一体化。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与视野下,我们需要跳出以往有关“泛江南”“大江南”“中江南”“小江南”的固有视域,而从以当今上海为龙头的“新江南”的时空定位,对江南的区域概念和文化研究进行重新思考与建构。

  江南文化的许多独特品性构成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文化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表示,江南文化是长三角地区共同的传统文化资源,对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具有独特的“经世致用”价值。我们应该做好江南文化品牌建设,进一步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深入挖掘长三角区域文化资源

  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徐兴无表示,江南文化是重要的资源宝库,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中华文化的复兴和发展以及东亚文明的交流互鉴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徐兴无认为,当代中国文化已经融入世界文化之中,我们面临的不再只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问题,而是多样文化共存的问题;不仅是如何看待中华传统文化的问题,还包括如何与其他文化进行对话、如何规划文化战略、如何进行文化调适、如何实现文化自主等问题。

  安徽师范大学教授王世华表示,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安徽就是江南的一部分。安徽与江苏乃至与江南的关系十分密切。徽州与江南山水相连,相互影响。徽商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在融入江南文化的同时也影响着江南文化,把徽州文化融合进了江南城市文化。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熊月之认为,中国古代的大城市均为国家行政体系中的关键节点,这是中国城市与欧洲城市的关键不同。但从较长时段来看,江南地区的文化中心存在着随城市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的变化而转移的倾向。一方面,集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为一体是中国大城市的常态,江南文化圈中的南京、杭州就是如此。另一方面,明清以来的苏州和近代以来的上海,则是因经济地位提升而成为文化中心的城市。

  道路交通不仅是经济社会共同体的血脉,也是文化共同体的纽带。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章灿表示,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江南之路”必须作为我们思考的起点,纳入到我们的建设思想框架之中。历史上,“江南之路”充满了人员和物资的流动,然而它不仅是一条繁荣的商旅之路,更是独具特色的江南文化融合之路。当下,我们在思考如何建设“新江南”的时候,先要思考好如何建设新的“江南之路”,切实为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铺平道路。

  上海市社科联专职副主席任小文表示,进一步做好江南文化研究,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开展联合研究,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二是要厚植共性文化根基,打造特色亮点,推动新时代江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是要推进务实合作,实现互补共享,共同建设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