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业开启和平之路
2023年08月07日 11: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8月7日第2707期 作者:[美国]肯尼斯·奎因(Kenneth Quinn)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挑战 

  面对气候变化、人和动植物的潜在全球流行病、迅速蔓延世界的蝗虫和昆虫群、肆虐的森林大火和日益减少的淡水供应等艰难险阻,人类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我们能否可持续地生产和分配足够的营养食物,以养活到21世纪中叶地球上90亿至100亿人。

  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必须实现与上述“最大的挑战”有关的两大不同目标:第一,必须出台增加粮食产量和供应的政策和创新措施;第二,鉴于俄乌冲突致使全球粮食体系遭到严重破坏,世界保持和平是绝对必要的,中美两国之间的和平更是举足轻重。

  有助于实现上述两个目标的最佳途径是,中美两国开辟建设性的合作方式,共同应对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全球粮食安全挑战。本文建议中美采取维护和平与促进非洲农业生产相结合的合作方式。预计到2050年,非洲人口会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0亿。

  “绿色革命”和杂交水稻带来的启发 

  过去50年,也就是从1969年到2019年,是历史上在粮食生产和减少饥饿方面最伟大的时期。在这场“绿色革命”期间,贫困和营养不良水平以及饥荒的发生率迅速下降。

  这一非凡成就在全球遍地开花。印度、巴基斯坦以及中东的多个国家都书写了佳话,但没有哪个国家能与中国相媲美。在过去40多年里,中国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农业和经济实现转型,减贫成绩斐然,绝对贫困人口接近零,全国粮食供应特别是大米供给显著增加。

  与中国这一历史性进步联系最密切的人物是已故的袁隆平教授。从他第一次在海南三亚市外的田间进行第一次敏锐观察,到他在长沙著名的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植物育种的突破性科学创新,袁隆平教授走在中国史诗般发展的最前沿,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获得了国家主席习近平授予的中国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

  回想袁隆平教授在开发高产水稻新品种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非凡成就,令人肃然起敬。2004年袁隆平教授前往美国艾奥瓦州得梅因市,接受被誉为“食品和农业领域诺贝尔奖”的“世界粮食奖”,我非常荣幸地见到了袁隆平教授。来自40多个国家的顶尖科学家和专家出席了颁奖典礼,世界粮食奖创始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农业科学家和“绿色革命之父”的诺曼·博洛格(Norman Borlaug)博士向袁隆平教授颁发了奖杯。

  当时袁教授和博洛格博士一起,接受世界科学界的掌声,他们可以说是各自国家最伟大的农业科学家,代表着农业科学真正的变革力量,减轻了人类因粮食安全问题而遭受的痛苦。我无比荣幸地与他们两人密切合作了十多年。

  到2049年,地球上的人口将达到90亿至100亿,世界面临着可持续地提供营养食物的巨大挑战。袁教授的科学成就特别是在开发高产水稻新品种方面的成就,以及博洛格博士在小麦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南亚避免了大规模饥荒,挽救了数亿人的生命。这将极大地鼓舞下一代植物科学家和政治领导人迎接新的“生存挑战”,并为和平而奋斗。

  艾奥瓦州与河北省独一无二、具有历史意义的联系 

  美国艾奥瓦州是博洛格博士的出生之地,与中国有着独特的关系。

  2023年是艾奥瓦州与河北省缔结友好省州关系40周年。这40年的核心之举是,1985年河北省一位名叫习近平的年轻县委书记访问美国艾奥瓦州。27年之后,作为国家副主席、即将成为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的他再次访问美国,为加强中美在农业研究和农村发展方面的合作、共同应对巨大的全球性挑战奠定了基础。

  通过农业促进和平 

  20世纪60年代,也就是“绿色革命”开始时,我在湄公河三角洲农村工作。那段经历让我看到了农业不可思议的变革力量,农业减少了农村地区的冲突,同时提升了农户的福祉,他们使用了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开发的高产水稻新品种IR8种子。

  此外,我观察到只有在农场到市场的道路得到改善的村子里,农民才会使用新种子,这是我一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在后来的40年里,我每访问一个国家,都要分析那个国家农村道路升级改造与扩大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

  根据我外交生涯中的这些经验,在我担任世界粮食奖基金会主席的20年间,我努力强调农业发展与促进和平之间的重要关系。在这一努力中,我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每年在艾奥瓦州得梅因市举办博洛格对话研讨会。其他活动包括:聚焦中东地区的水资源安全问题,以色列、埃及和巴基斯坦专家纷纷发言;就阿富汗战争问题举行一届由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农业部长参加的研讨会;举办2012年中美农业高层研讨会,习近平主席作了主题演讲;邀请伊朗的一位农业科学家参加研讨会,我在伊朗农业生物科技研究所作主题演讲,随后几年我邀请世界粮食奖得主在德黑兰会议上发言;2017年博洛格对话以“脱贫之路”为主题,非洲开发银行行长阿金武米·阿德西纳(Akinwumi Adesina)成为新晋世界粮食奖得主。

  饥饿使人们跨越最广泛的政治分歧而团结在一起,影响最深远的时刻出现在2012年的颁奖典礼上,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向以色列灌溉技术先驱丹尼尔·希勒尔(Daniel Hillel)颁发了世界粮食奖奖杯。希勒尔曾得到来自三个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的三位穆斯林科学家的提名,他曾在那些国家工作,致力于改善当地农村生活。

  显示在关键时期改善关系的潜力 

  2020年我从世界粮食奖基金会退休之后,接受了美国腹地中国协会(USHCA)主席、密苏里州前州长鲍勃·霍顿(Bob Holden)的邀请,担任该协会的战略顾问。在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讨会期间,我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美国腹地中国协会利用Zoom新技术举办一系列虚拟“农业圆桌会议”,以农业为重点开展合作。美国腹地中国协会方面由执行董事范敏女士领导,2021年这些虚拟会议在中美两国获得了好评。

  这些圆桌会议是在两国政府关系非常紧张的时期举办的,为中美之间建设性的双边交流提供了机会,协会高层政治领导和农业企业领导出席了会议,包括艾奥瓦州州长金·雷诺兹(Kim Reynolds)、伊利诺伊州国会议员达林·拉胡德(Darin LaHood)以及约翰·迪尔(John Deere)、艾地盟(ADM)、先正达(Syngenta)等中美两国主要农业企业的首席执行官。

  基于上述积极成果,美国腹地中国协会认为,要想促进中美两国在农业研究和全球发展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共同应对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全球性挑战,同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国主要的农业州是首选之地。

  2022年4月在艾奥瓦州得梅因市成功举行了中美农业对话,我把这种做法称为“分叉外交”(bifurcated diplomacy),反映出外交官员更愿意接受非政府组织的邀请,而不是安排直接对政府的双边会议。

  继得梅因对话之后,又在圣路易斯市举行了2023年美国腹地中国协会农业对话,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临时代办致辞,河北、江苏和山东省的代表团参会。

  脱贫之路与和平之路 

  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全球发展:共同使命与行动价值”国际智库与媒体高端论坛上,我作了题为“非洲脱贫之路:艾奥瓦州启发下的中美合作”的报告,并在报告中表示,通过比较1980年与2020年的中国公路,可以证明农村道路改善和升级与全国减贫之间存在着明确关联。

  1979年我第一次到北京时,中国处于贫困状态,7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此外,农村公路普及率不足50%。

  在回顾中国脱贫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时,最重要的一个要素是,对“农场到市场”的道路进行改善和升级,扩大路网,覆盖全国几乎所有农村地区,同时引进袁隆平教授革命性的杂交水稻。

  2022年10月16日的《中国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正确的方向是中国扶贫的核心》的文章,文中引用了我的话:“没有公路的地方充斥着贫穷、饥饿和营养不良。在中国,公路建好了,贫困地区就开始复苏。”然而,2022年非洲的贫困和粮食安全水平仍接近1979年的统计数据,农村公路网改善率仍仅徘徊在50%左右。2013年我在联合国发表世界粮食日致辞,提出“公路的尽头是贫困、饥饿、营养不良和冲突开始的地方”。

  我的农业梦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我提出了非洲大陆以农业发展为重点的建议。该倡议题为“脱贫之路:艾奥瓦州启发下的中美非合作”,特别呼吁中国、美国和非洲展开合作,共同开展研究,提高农作物产量,大力升级农村道路基础设施,推动非洲的农业发展。

  由美国腹地中国协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圣路易斯市共同举办的中美农业对话结束时,我发言谈到了“我的农业梦”。在“梦”中,我设想中美两国高层领导能够重返艾奥瓦州,再次来到底蕴深厚的世界粮食奖桂冠殿,在袁隆平和博洛格精神的启发下,共同宣布两国将与非洲开发银行等非洲关键机构建立伙伴关系,促进整个非洲大陆农村道路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与升级。这样,通过共同努力应对历史上最大的挑战,中美也将促进两国之间的和平以及世界的和平。

  2023年10月,将在得梅因市举行2023年世界粮食奖颁奖典礼。一个月之后,将在旧金山举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美国腹地中国协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组织计划举行2024年美中农业对话。这些活动都会为中美两国应对当前一系列消极问题提供良机。美国和中国可以重拾习近平主席2012年访问艾奥瓦州时的精神,致力于建立前所未有的伙伴关系,确保地球成功克服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挑战。

  (本文系作者在“中国与世界: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的主题发言) 

  (作者系世界粮食奖基金会荣誉主席)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