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研讨延伸至具体行业和政策领域
2023年06月30日 09:3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6月30日第2681期 作者:王俊美/编译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在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推出后的几个月里,人工智能一直是新闻热点话题。5月17日,加拿大国际治理创新中心研究员内斯特·马思莱杰(Nestor Maslej)于该机构官网撰文表示,当前有关人工智能的讨论已经延伸至具体行业和政策制定领域。

  显而易见,人工智能正以惊人的速度融入社会。马思莱杰认为,当前人类有必要放慢脚步,仔细全面地评估一下该技术。美国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所(HAI)发布的《人工智能指数报告》从开发趋势、技术性能、伦理、经济、政策、舆论、教育等多种角度出发,追踪研究人工智能新进展。今年的报告显示,2022年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出三大主导趋势。

  第一,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正式到来。2022年见证了文本生成图像的发布,如DALL-E 2和Midjourney,另外还有文本生成视频模型的诞生,如Make-A-Video,以及语言聊天机器人的出现,其中最为著名的是ChatGPT。此外,人工智能系统正在推动科学的发展,该技术最近被用于控制氢聚变和制造新的抗体。

  各类新的人工智能模型一直饱受人们的诟病。例如,文本生成图像模型被指责未经许可从人类已经生成的图像中随意抓取图像;ChatGPT有时容易产生错误的响应,并可能被欺骗进行非法活动。马思莱杰表示,这种两面性反映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即它不再是一种仅限于实验室的实验性科学工具,而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现实世界中,带来的好处与坏处并存。开发人工智能工具的公司以及起到监管作用的政府,有责任思考如何将消极因素最小化。

  第二,产业界正领先于学术界。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最重要的机器学习系统都是由学术机构发布的。此后,产业界开始占据主导地位。2022年诞生了32个重要的工业生产的机器学习模型,而学术界只产出了3个。大量人工智能人才逐渐加入产业界,2021年,约有65%的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博士毕业生进入了产业界,是进入学术界的两倍多。

  马思莱杰认为,鉴于人工智能系统日益庞大,训练成本越来越高,更加依赖功能强大的计算机,产业界日益占主导地位并不令人意外。然而,这种产业界占据主导地位的形式,可能会导致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发展形成孤岛效应,并被一小群具有特定动机的参与者控制。英国政府已经开始抵制这一趋势,提议对人工智能进行公共投资,以确保大学在人工智能竞争中的地位。

  第三,人工智能在公众中的热度较高,这增加了政策制定者的兴趣。在报告调查的127个国家中,包含“人工智能”一词的法案数量从2016年的1件增加到2022年的37件。此外,企业对人工智能的兴趣也在增长。调查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趋势,例如,公众对人工智能的看法因地区和人口特征不同而有所变化。报告显示,中国人对人工智能的态度比美国人更积极,78%的中国受访者认同“使用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利大于弊”,而在抽样的美国人中,这一比例仅为35%。在世界范围内,男性比女性更相信人工智能会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马思莱杰表示,随着公众对人工智能的讨论不断升温,人工智能技术无疑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使得无论是计算机科学家、政策制定者、行业领袖,还是普通民众,都必须更具批判性地看待人工智能的开发与部署,因为这关乎人类社会的未来。(王俊美/编译)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