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2022年08月26日 09:3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8月26日第2479期 作者:本报记者 赵媛

  与全球价值链相关的各种话题,一直是中外学界关注的热点。2022年以来,地缘政治风险、人口结构变化、数字化、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叠加,深刻影响着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全球价值链发展面临何种趋势,中国如何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

  全球价值链出现短链化趋势

  全球价值链是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购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及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罗尔夫·朗哈默尔(Rolf Langhammer)从人口、技术以及气候变化三个方面总结了当前全球价值链面临的新情况。在人口方面,一个老龄化且富裕的社会将让需求结构从低技能制造业转向高技能制造业,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从不安全的原产地转向更安全的原产地,并且更加注重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从技术发展角度看,技术发展有助于降低贸易成本,也会促进服务贸易取代商品贸易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气候变化是长期趋势,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将有利于横向而非纵向的外国直接投资,前者为东道国市场供货,后者则利用成本优势加大出口。通常情况下,横向外国直接投资会刺激母国和东道国之间的中间产品贸易,同时取代成品贸易。

  从这三种情况来看,全球价值链可能出现短链化趋势,并集中在具有类似安全基准的区域内。朗哈默尔表示,当前世界各国都对全球价值链的韧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技术发展,全球价值链将更靠近消费者。

  面对疫情以及日益紧张的贸易关系,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企业正在研判现有脆弱性,一些企业已经作出了改变,如增加更多供应商,为增强韧性而追加投资等。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埃里克·伯格洛夫(Erik Berglof)认为,全球价值链仍然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特别是亚洲)融入全球发展进程和创新的重要抓手,而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能力对全球价值链的灵活性和韧性至关重要。伯格洛夫强调了基础设施密集型地区工业发展政策对于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性。依靠电网、多式联运和高质量数字基础设施的经济特区就是例证。基础设施密集型地区工业发展政策补充了产业政策,能够有效应对特定行业的技能不足和其他制约因素导致的各种问题。

  比利时智库布勒哲尔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阿莉西亚·加西亚-埃雷罗(Alicia Garcia-Herrero)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据表明,自2008年以来,全球价值链的规模一直在萎缩。针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也推动了短链化,并促使全球价值链在更接近消费者的地方运营。

  全面应对价值链重构的挑战

  深入参与全球价值链,深化国际合作,有助于参与各方理解价值在哪里创造,以及如何被分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当前,中国正向全球价值链的研发设计和品牌服务等高端环节迈进。

  针对中国如何向价值链高端迈进,英国伦敦大学城市学院贝叶斯商学院荣休教授克里斯·罗利(Chris Rowley)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建更具韧性的贸易渠道、打造更多的区域生产网络、采用分布式大数据技术、增加应对本地需求的本地生产等措施应该得到重视。中国应增加生产产品的附加值,提升生产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加快生产速度,为亚洲区域网络构建“全球本土化”生产体系。

  如今,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刘宛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是为数不多的能够生产服务未来数字经济和促进绿色转型的关键产品的国家之一。为了在全球价值链中更多承担更高附加值的任务,中国应不断推动教育、研发和创新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知识经济发展、数字转型和绿色增长。

  面对全球价值链发展的新趋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吕越认为,各国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关注重心从“效率”转向了“安全”,这也进一步加速了全球价值链向短链化、本地化、分散化、绿色化等方向的重构与调整。因此,面对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新方向,我们需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打造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才能全面应对当前全球价值链重构调整带来的新挑战。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