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2021年底,来自瑞士日内瓦大学的研究团队对旨在改变人们行为的方法——助推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一次全面分析,最终表明这些方法是有效的。然而,同年8月1日,世界科技研究新闻资讯网刊发了一项研究结果称,在重新考察瑞士团队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发现助推理论对人们行为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考量。
助推理论的基础是行为经济学,该理论指的是能够通过一些细小措施的推动,在不改变人们行为动机的情况下,改变其行为方式。助推理论旨在帮助人们做出更好的决定。
为了对2021年的研究有进一步的理解,英国剑桥大学科学与政策中心研究与分析项目负责人玛格达·奥斯曼(Magda Osman)等人深入研究了此前研究中涉及的统计学细节以及实验结果是如何被分析和解释的。研究人员从“助推”没有效果的假设开始,进而考察“助推”带来效果的可能性。奥斯曼对此进行了解释,比如,在实验过程中,有一组实验对象接触到了特定的“助推”手段,而对照组则未被“助推”。研究人员一开始的预测是两组人的表现不会有差异,如果发现了差异,就会使用统计数据来计算差异仅仅是偶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即假定值。在实验中,假定值越低越好,假定值过大意味着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偶然性来解释。
虽然假定值提示我们,实验中观察到的差异有可能只是偶然的,但最终效果的效应量则可以显示出效应有多大,以及有多大的相关性。一项好的研究需要显示出中等或较大的效应量,但也需要说明其中有多少是“发表偏倚”的结果,即研究人员是否有意挑选证明助推理论有效的研究结果,或者期刊编辑和审稿人为了吸引读者,更倾向于看到表明实验有效的研究结果。2021年的研究显示了助推行为的中等效应量,排除了能够对其发现的合理效应量产生重大影响的“发表偏倚”。
奥斯曼表示,最新研究评估了2021年研究“发表偏倚”的严重程度及其对实际效应量的影响后发现,2021年研究的原始效应量不是中等的,而是零。这说明助推理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科学家过度依赖某些类型的实验,他们通常不会考虑使用助推理论需要的成本,或者助推理论是否是对个体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的实际原因。从科学的角度看,这种对既有结论的批判非常必要,有助于研究结论的修订与改进。
目前,各界在推广使用助推理论方面投资巨大,这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发表偏倚”。奥斯曼认为,考虑到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单一的方法很难起到作用。用批判的态度看待助推理论,并不是要彻底否定其现实意义,而是要寻找“助推”与哪些方法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
(王俊美/编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