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7月29日,世界经济论坛官网刊发文章认为,养成储蓄习惯,有助于提升人们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
当前,很多成年人都没有储蓄习惯,当发生意外事件时,很难有足够的资金来应对。世界银行最近公布了2021年全球金融包容性指标数据库报告,对全球多个发展中国家的成年人能否在30天内筹集到一定数额的资金来应对意外事件作了调查。结果显示,全球范围内约有55%的成年人可以在30天内筹集到应急资金,约45%的成年人筹集不到。
研究人员发现,在可以筹集到资金的受访者中,有30%的人提到家人和朋友是他们获得应急资金的首要来源,其次是寻找额外的工作机会,只有18%的人的应急资金来源为储蓄。当研究人员深入研究特定区域时,发现不同地区的民众获取应急资金的方式有很大差异。在中东和北非地区,紧急情况下大家更愿意依靠家人和朋友,这一比例达到50%左右,超出了平均值。相比较之下,南亚地区只有约35%的人会依赖家人和朋友获取应急资金,还有约35%的人选择寻找额外工作机会。但由于额外的工作机会很少,南亚地区成为世界上金融弹性最差的地区之一。报告还显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是全球金融弹性最好的地区,有77%的人可以很容易在30天内筹集到应急资金,其中30%的人依靠储蓄,还有30%的人依靠寻找额外工作机会。
报告提到,在中国,约89%的成年人拥有银行账户,45%的人有储蓄习惯。可以说,储蓄是应对外部风险的最可靠方式之一,任何地区以及任何收入群体都可以将其作为应急资金的来源。为此,提高成年人储蓄比例需要注意两个方面,金融机构要提供安全、符合消费者需求的账户,以吸引他们储蓄;政府要努力提高民众的金融素养,让人们掌握更多金融知识,以应对外部风险。此外,可以制定更多政策措施来提升妇女和低收入家庭的储蓄比例,因为这些群体更容易受到外部风险的影响。
(赵琪/编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