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5月30日,《自然》期刊官网发文展示了一种新指南,旨在提高全球科研合作的包容性和伦理规范,进而中止剥削性研究。
剥削性研究以各种形式存在。例如,收入较高的国家或在其他方面处于优势地位的研究人员,在研究低收入国家或边缘化群体时,会出现“直升机研究”现象,即这些低收入国家或地方的研究人员基本没有参与研究的设计、实行或发表过程。当处于优势地位的研究人员,将不符合道德伦理的实验和研究输送到处于劣势地位的国家或地区中,就会产生“道德倾销”行为。这种行为忽视了专业知识和背景知识的关键作用,为提高科研水来带来消极影响。不幸的是,长期以来,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一直在对发展中国家实施这种剥削性研究行为。虽然发展中国家的科研能力现在已有所提高,但是造成此类行为的各种要素依然存在。
多个研究领域都存在大量科研不平衡现象。有研究显示,在一系列有关非洲传染病的研究成果中,约二分之一成果的第一作者或最后作者是非洲人。另外,在有关非洲地球科学的文章中,三分之二的高影响力作品没有非洲作者。尽管绝大多数经济发展领域的研究论文都将重点放在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上,但1990—2019年,该领域四分之三的论文由来自发达国家的作者撰写,并发表在世界排名前20的发展类期刊上。2018年,非洲研究人员曾发布了关于如何保护南方国家的样本和数据从而免遭剥削性研究的指南。但想要改变长期以来的不良实践,还需要整个科研生态系统的共同努力。
《自然》期刊鼓励其作者、编辑和审稿人在参与研究活动的过程中遵守《全球行为准则:在资源贫乏环境中开展研究》(以下简称《全球行为准则》)等行为规范,并为作者创造机会,让他们在伦理等方面保持透明度。《全球行为准则》旨在反对国际研究中的双重标准,指导作者遵守规范,避免对一些贫困地区从事不符合伦理道德的研究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直升机研究”和“道德倾销”的可能性。然而,提高科研系统的包容性,还需学术机构、出版商、研究人员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
(王俊美/编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